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漯河:百年铜器舞 舞出幸福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07 09:36  浏览量:5

在“红红火火过大年”漯河市2025民间艺术展演中,源汇区问十乡民间艺术队表演的《铜器舞》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好评,被评为最佳展演作品。在展演现场,问十乡民间艺术队的队员们分别站在舞台两侧。随着鼓声节奏的逐渐加快,现场的气氛愈发紧张热烈。大铙的声响与鼓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激昂的交响乐。

日前,记者到问十乡采访时,恰逢问十乡举办民间艺术大赛。在问十乡文化广场中央,一位白须老人迈着矫健的步伐在队伍中指挥,时而挥臂击节。他就是漯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铜器舞代表性传承人张德彬。

张德彬老人是前问十村人,今年96岁。他说,开始时,铜器舞是一种祭祀仪式,用于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村民自娱自乐、庆祝丰收的舞蹈形式。农闲时,村民披彩衣、执铜器,动作粗犷如耕田扬麦。前问十村的铜器舞通过老艺人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队员由村民自发担任。

据介绍,问十乡铜器舞又叫“八大扇”,源于清朝末年。每逢农闲和集会,当地群众便以舞助兴,逐渐发展为一种系统、完善的民间舞蹈形式。铜器舞主奏乐器有大铙、大钹,伴奏乐器有大堂鼓、大锣、手钹、小锣等,表演风格独特,场面宏大,人数较多,乐器搭配精妙,动静结合,服饰以红色为主、黄色为辅,突出和谐、喜庆的气氛,夏季时可通过化妆等渲染气氛,增强表演效果。

2005年年初,前问十村成立了铜乐会。2008年,问十乡铜器舞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市城区烟草专卖局为了保护铜器舞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在前问十村建起铜器舞非遗博物馆。

铜器舞的表演分为七个段落,每个段落都有自己的名称及特色。第一段:一铙。第二段:小花镲。第三段:别子。第四段:剪子鼓。第五段:三五铙。第六段:走马灯。第七段:大花镲。

“8岁摸铜器,一跳就是88年。”张德彬说,他从小喜欢文艺,8岁就开始学习铜器。20岁时,他就带队到驻马店、许昌、周口等地演出。

如今,张德彬年事已高,很少参与表演,但经常会在村民排练时“督战”。队长张春生打趣说:“老爷子眼睛一瞪,谁也不敢偷懒。”

“原来村里人60%都会玩铜器,有的两口子都会。以前,大年初一我们就开始打铜器,家里的饺子都顾不上包。”村民张三朝告诉记者。张春生说:“这几年,每年进入腊月后,我们就开始为市里、区里举办的民间艺术大赛做准备。”关于铜器舞,村民有说不完的故事,因为铜器舞不仅是一种舞蹈,还是村民生活的一部分。

文/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 迪 王嘉明

图/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嘉明

编辑 董文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