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手术室上演人机共舞!语音操控机械臂+零误差导航 AI+大模型破局不可能三角

更新时间:2025-04-11 16:39  浏览量:7

AI医疗迈向“寒武纪时代”

作者/ IT时报记者 孙妍

编辑/ 钱立富 孙妍

2020年AI开始进入医疗领域,担当影像科医生的“眼睛”。当时业界讨论的话题是AI医生阅片速度是人类医生的5至10倍,但靠不靠谱?

短短5年后,走在2025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CMEF)现场,最强烈的感受是“无医疗不AI,无AI不医疗”,几乎所有进入医院的设备,进入家庭的健康管理产品,都被AI“改造”了一遍。

四五亿年前的寒武纪时代,地球生命从单一细胞进化到多类现代生物体。当下,人工智能深入与人类生命息息相关的医疗领域,正迎来新物种大爆发的时刻。

在AI寒武纪时代,整个医疗行业正在从“单点工具提质增效”迈向“群体智能驱动生产力跃迁”的新发展阶段。

走进一家“元医院”,你会发现,原来影像诊断、临床治疗、医学科教、医院管理、患者服务等科室都已经有了AI医生。它们就是联影医疗在2025CMEF期间发布的十余款多场景医疗智能体。

uMetaImaging影像全智能体堪称全院级影像大脑的代表。它打破了传统AI“单病种、单应用”的局限,实现多种疾病用一个模型来进行精准诊断。在放射科,智能体仅需一次胸部CT扫描,即可自动进行胸腔、食管、纵隔、气管与支气管、肺部、骨骼、心脏与大血管等37种胸部CT常见病种和异常的检出,其行业首创“一扫多查”性能最为突出,平均AUC可达0.92,相较于SOTA提升超10%。

以往,医生需要在影像工作站完成病灶分析后,再切换至独立报告系统进行文本录入,导致操作流程烦琐且易中断临床思维连贯性。现在,医生可以通过语音方式进行“诊断报告智能书写”,从而大幅降低重复性操作,提升诊断效率。

在一场外科手术中,uAI MERITS多元手术智能体构建起智慧手术室的“眼、脑、手”协同体系。其中,uAI Avatar作为“智能大脑”,可通过医生语音指令实时操控手术设备与机械臂;uAI Vision则如同“智慧之眼”,提供精准的空间定位支持,实时感知手术器械位置;“智能手”则对应高精度机械臂,实现自适应的器械传递。在手术过程中,在精准、安全、速度方面对医生的要求是极致的,同样地,对AI智能体的要求也是极致的,这种从AR导航到器械传递的全流程智能化协同,才能推动诊疗融合的智能化升级。

在中山医院,50%咨询电话由AI客服承接,几乎全部小程序咨询由AI客服承接。”联影智能联合创始人、联席CEO周翔提到。

在患者服务、医院管理场景下,AI智能体有望最快落地。据《IT时报》记者了解,“有爱小山—病历助手”智能体已经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落地,可以一键生成多种类型的医疗报告。此外,联影打造的设备管理智能体,可以帮助医院进行设备生命周期管理,对可能发生的设备运行故障提前预警,并给予指导建议。

“有了‘造医生’的大模型,每个医生才能看更多病人,每个医院才能在问诊智能体、护士智能体、管理智能体、设备智能体等多方协作下提升效率。”联影智能联合创始人、联席CEO沈定刚说道。这种多智能体协作的模式,实现了医疗生态里的群体智能涌现,分工非常细的现代医生就能像100年前的全才医生似的,一个医生就能看全科,回归医疗的初心,治愈、关爱、亲近、温暖。

医疗领域一直被认为是数据最敏感的领域之一,患者数据不出域是AI进入医院的最低门槛。不得不说,以DeepSeek为代表的通用大模型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大模型进入医院的进程中功不可没,不仅大幅降低训练大模型的算力消耗,还极大提升推理能力,解决了医院本地化部署的数据不出域问题,打破了质量、成本、可及性这一医疗领域的“不可能三角”,让医疗服务变得又快又好又经济。

而这些智能体都基于一个强大的大脑中枢,也就是联影元智医疗大模型,分为文本、语音、视觉三大单一模态大模型和医疗混合多模态大模型。

文本大模型在接入DeepSeek后,它的复杂推理和文本处理能力均得到大幅提升,在保持相同性能的前提下,该模型体积仅是原始模型的四分之一,更易于医院进行本地化轻量、灵活部署。

医学影像能力一直是联影集团的看家本领,基于数千万级医疗影像数据和数十万级医疗级精细标注数据训练的元智医疗影像大模型,不仅能支持10多种影像模态、300多种影像处理任务,在处理诸如复杂病灶诊断、器官分割等关键任务上,模型的精准度测评已超过95%。联影表示,该模型性能大幅超越此前行业的最优模型。

多模态大模型实现了“看听读想”的智能化工作流,在现实临床场景中帮医生完成全工作流的任务,像极了中医的“望闻问切”本领。

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表示:“大模型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参数竞赛’,逐渐转向围绕‘生态协同和场景落地’的下半场比拼。未来由文本、影像、混合模型能力驱动的大模型基建,将有机会全面重塑AI产品的应用形态,催生一系列能够持续学习进化的智能体,最终将智能真正转化为生产力。联影元智医疗大模型正是这一转型的基石,将为后续智能体的全面应用爆发奠定坚实基础。”

联影把AI写进超级设备,不仅是为了提升性能参数,更是为了解决一线临床的各种实际痛点。

在看家本领精准影像方面,联影推出了uCT SiriuX双宽体CT,突破性地实现了8ms业界最高心脏时间分辨率、双宽16cm全脏器容积覆盖和470mm超大能谱成像视野。其公开的单心动周期全心能谱多维度成像,将在不远的未来,为复杂冠心病等疾病的精准诊断提供全新维度的技术可能。

诊疗融合正是当下医疗领域的趋势,uLinac EternaTx一体化CT直线加速器集成了CT影像引导功能,首次实现了影像与剂量双引导的在线自适应放疗,为肿瘤患者提供更精准、更高效的治疗方案。“零噪声”DSA通过57%的分辨率提升与低剂量成像技术的突破,让微创介入手术在保证“安全性与精准性”的同时,兼顾患者舒适性。

在穿刺手术中,uInterv C550经皮介入手术机器人实现了CT实时影像引导与主从操控系统的结合。借助它,医生可以远程精准完成复杂穿刺操作,尤其是在呼吸、心跳等动态干扰下,依然能够“实时可见”病灶,显著提升了复杂手术的安全性。

薛敏表达出联影规划的AI愿景:“从第一天起,联影的AI就从源头与全线多模态诊疗装备紧密融合,未来,这些超级装备将进一步向人机无缝协同的智能体迈进,全方位重构医生及医技人员、患者、设备三者协作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