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老师来上舞蹈课?这所学校的舞蹈课科技感十足
更新时间:2025-04-13 17:32 浏览量:5
4月11日,北京市第五十中学金帆舞蹈团十周年展演在北京市东城区少年宫举办。这场舞蹈团汇报演出不同以往,可以说是一场“舞蹈+跨学科”的知识盛宴。
“舞蹈+AI”“舞蹈+物理”“舞蹈+历史”“舞蹈+地理、政治”……演出中,金帆舞蹈团的学生和学科教师们用情景作品的形式诠释了舞蹈跨学科教学的多样态。
“我的大跳高度总是不够,怎么办呢?”“用AI舞蹈系统分析系统试一试吧!”现场,金帆舞蹈舞团王同学尝试了一下大跳,屏幕上随即显示了她的头部最高点、后脚最高点、滞空时间等数据。舞蹈《智舞未来韵》展示了舞蹈团同学利用AI舞蹈分析系统进行测算、辅助训练的场景。据悉,这套系统由学校数字与媒体中心教师王振宇研发,该系统可以形成学生跳舞时的跳跃分析、旋转分析、队形分析以及综合分析,极大地提升了舞蹈训练的效率和效果。
顶碗舞是五十中金帆舞蹈团的“保留节目”,但是对于初学者,保持“顶碗不掉”可是一项颇具难度的技术。舞蹈团请来了物理教师武军,用物理学的方法解决掉碗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稳度和什么有关系吗?头部要保持稳和正。”武军介绍说。体育老师王玥则通过人体肌肉图片,向学生们介绍了人体核心肌肉群的位置,建议学生们加强核心肌肉的练习。
“独特的‘屈颤’动律是藏族舞蹈的特点,每一次‘屈颤’都是藏族舞蹈独一无二的韵律美。”伴随着老师的讲解,情景作品、藏族舞蹈《鼓声》从历史、地理、政治三个学科角度,展现了藏族舞蹈的动作特点及其人文背景。师生们用藏族热巴鼓的形式,传递着藏族舞蹈的动感和特点,也让在场的观众了解了藏族舞蹈演变发展的历史。演出中,学生们还表演了原创作品《再读红岩》,作品以舞蹈载体传承红岩精神,以全新的形式再读经典,实现了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
“艺术教育不是少数人的特长培养,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素养浸润。”本着这样的理念,北京市第五十中学构建了“面向全体的普及课程+面向群体的选修课程+面向个体的专业课程”为代表的“三级课程体系”,让“人人会舞蹈,人人爱舞蹈”。当天,来自初一(3)班、初一(5)班的舞蹈零基础的学生们带来作品《舞韵萌新》,展示了学校舞蹈校本课程的普及化教育成果。
据悉,作为北京市首批人文特色学校,五十中构建了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让艺术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的活力课程体系中专设了“尚美活力课程模块”,艺术团设置了三级课程建设,逐渐形成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美育课程体系,提高了全体学生的美育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