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无忧渡》涨知识!文化传承算是让你玩明白了!
更新时间:2025-04-23 13:26 浏览量:2
布屏风?床上放凳子?细扒《无忧渡》里的小知识,文化传承算是让你玩明白了!
·1、布屏风。不同于其他剧中的屏风都是折叠木质的,在《无忧渡》中好几个场景都看见这种类似屏风的摆设,但却只是一块布。本以为是剧组缺钱故意拿布敷衍,查阅了历史资料才知道,这种"布屏风"叫"行障",是早期的一种生活用具,大多是在木质框架上面覆以织物,用于分隔室内起居或活动空间方便移动。
在壁画《嫁娶图》、《锁谏图》里都能看到这种行障,后来主要用在古代帝王或高级官员出行时所用的仪仗中。
·2、床上放凳子?追剧的时候就发现,怎么半夏的床上还放着小板凳?孩子躺着坐着都在床上?其实半夏真不是埋汰的人,这种小板凳叫做"凭几"。在椅子还没普及之前,人们都是席地而坐的,而"凭几"的作用就是让人们在坐着的时候有东西可以依靠。最早源于战国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可以说是非常实用了。
·3、乐器。没想到一个一闪而过的镜头竟然精确还原了局部唐明皇霓裳羽衣曲的乐班。在季离第一次登台跳舞的时候,一旁的乐班用的乐器分别是国宝五弦琵琶、排箫阮和平鼓。其中五弦琵琶在日本正仓院有收藏,熟悉敦煌壁画的人都知道,在众多的经变画中这些都是乐舞常见的乐器。
而大唐盛世也是音乐发展最快的时候,但自安史之乱后,宫廷乐舞技师歌舞伎西去,这些罕见不能传世的乐器也在敦煌壁画上留下了痕迹。
·4、戍边将士原型。没想到五娘的爹爹讲述的自己的当兵经历其实是有原型的。晚唐时期真的有这么一支平均年龄近60岁的残军,当时内有藩镇割席分权外有吐蕃虎视眈眈,朝廷无暇顾及边塞。于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侄子带领一群曾被视作"不成器的纨绔子弟",以不到万人的兵力在毫无援军的情况下死守龟兹城四十多年,直至最后一人都是宁死不降。
渡子这回真的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