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中原狮王赵城舞狮:千年技艺与文化血脉的传承

发布时间:2025-07-06 23:21:00  浏览量:2

中原大地,自古孕育着璀璨的文明。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项承载着河洛文明精髓、凝聚着世代匠人心血的民间艺术——中原狮王赵城舞狮。它以磅礴的气势、高难的技艺、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如今更以非遗之名,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一、起源与历史:河洛文明的璀璨明珠 河南巩义不仅是诗圣杜甫的故里,更是河洛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赵城舞狮就诞生在河南巩义市。据史料与传承人口述,赵城舞狮起源于数百年前,将伊洛河畔的“太极”哲学融入舞狮技艺,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以“天人合一”的理念为核心,将刚劲的武术与灵动的舞狮相融合,在中原大地上代代相传,成为地域文化的鲜明标识。

二、技艺特色:17米通天塔八子登科的惊心动魄 赵城舞狮以“高台狮舞”与“地摊狮舞”两大体系闻名,其中“17米通天塔,八子登科”堪称技艺巅峰。表演中,群狮攀上由数层板凳、绳索搭建的高台,在云霄之上演绎“八子登科”绝技:狮子腾跃、倒挂、翻滚,如雷霆之势撼动人心;高空老杆上的“软绳甩尾”更令人叹为观止——狮子在细绳上甩动如闪电,凌空翻腾,尽显威武霸气。地摊狮舞则表演细腻巧妙,惟妙惟肖。表演者以“滚绣球”“引绣球”等动作模仿狮子的灵动神态,手持绣球者与狮共舞,憨态可掬,惟妙惟肖。此外,“盘桌子”“六合枪”“春秋刀”等器械表演,将武术招式与狮舞韵律融为一体,刚烈勇猛又不失矫健之美。

三、文化内涵:血脉中的刚劲与信仰 赵城舞狮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精神的图腾。其表演动作如“狮子滚绣球”,寓意“祛灾祈福,好运在后”,承载着百姓对平安祥瑞的祈愿。舞狮者需以深厚武术功底为根基,扎马步、练定力,千百次重复方能成就一招一式。这种对技艺的极致追求,锻造了赵城人“有血性、有正义感”的阳刚气质,正如当地谚语所言:“狮舞之魂,在骨气、豪气、勇气。”此外,赵城舞狮常与庙会,婚庆等民俗活动相伴,在锣鼓喧天的氛围中,既展现技艺,亦传递着忠义、勇武的民间信仰。四、传承之路:23代匠心的接力历经23代传承,赵城舞狮在代代匠人的坚守中延续。从第11代传承人李鸿钧的“春秋大刀”、第14代李永聚的“六合枪”,到当代第22代传承人曹嘉旺的“扎马步必修课”,每一代人都以标杆式的技艺丰富着狮舞文化。如今,赵城狮舞队拥有70余名队员,涵盖老中青三代,年轻传承人如曹嘉旺、李晨怡等,自幼习武,将枯燥的训练化为热爱。非遗名录的入选、政府的扶持、频繁的文化交流活动,让这项艺术走出沉寂,在新时代吸引更多青年加入,以“守护非遗,狮承不辍”的信念,续写千年血脉。

五、未来展望:舞狮文化的时代新生 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浪潮中,赵城舞狮正以创新与传承并重的方式走向更广阔的舞台。通过参与大型民俗展演、非遗展示活动,其精湛技艺不仅震撼乡里,更通过网络传播引发全国关注。年轻传承人将现代元素融入训练,同时坚守传统精髓,让狮舞既有古老韵味又不失活力。正如负责人所言:“让更多人看见、喜爱、加入,才是传承最好的答案。”中原狮王赵城舞狮,是镌刻在中原大地上的文化符号,是匠人心血凝成的艺术明珠。它从河洛文明的摇篮中走来,以17米通天塔上的惊险、绣球中的祈愿、代代传承的匠心,向世界诉说着中华民族的勇武精神与文化韧性。在非遗保护的春风里,这“狮”承不辍的技艺,必将跨越千年,继续在新时代的天空中腾跃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