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劲强大夫:提笔千斤重?破解书写痉挛的内风乱舞之困
发布时间:2025-07-09 17:22:20 浏览量:2
在键盘敲击声日益喧嚣的时代,仍有无数人执着于笔墨书写的温度。然而,对于一些人来说,握笔写字不再是享受,而是一场与 “无形枷锁” 的艰难对抗 —— 当笔尖触碰到纸面,手腕突然不受控制地抽搐,字迹扭曲如蚯蚓爬行,甚至连握笔都变得异常艰难。这种被称为书写痉挛的病症,正悄然侵蚀着无数人的书写自由。从中医视角来看,这看似手部的局部症状,实则是体内 “内风” 作祟引发的全身性失衡。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有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书写痉挛时肢体不受控制的震颤、抽搐,恰似自然界狂风骤起时树木的摇摆,中医将这种非外感风邪引起的肢体异常运动,称为 “内风”。而肝在五行中属木,主疏泄、藏血,若肝的功能失调,就会导致体内气血运行紊乱,如同树木根基不稳时被狂风撼动。常见的诱因包括长期精神紧张、过度劳累损耗肝血、年老肝肾亏虚等,使得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最终引发书写时手部肌肉的异常痉挛。
患者李先生,52岁,某高校资深教授。近一年来,他深受书写痉挛困扰,每当备课书写板书或批改论文时,右手便出现明显颤抖、手指僵硬,甚至伴有酸痛感,令其难以顺畅完成书写任务。尤其在学期末工作繁重、情绪紧张时,症状愈发明显。同时,他还备受失眠、莫名烦躁、偶尔胸闷的困扰。
李先生曾尝试过多种治疗手段,包括理疗和药物,但效果均不理想。经同事介绍,他通过远程视频向盛劲强医生咨询。盛医生仔细询问病情,并通过视频详细观察李先生的舌象:发现其舌质偏红,舌苔呈现薄黄,且舌体两侧边缘可见清晰、颜色偏暗红的纵向条纹——即中医辨证中典型的“肝郁线”。这强烈提示存在肝气郁结、气机阻滞,进而影响气血运行畅通。
结合李先生书写痉挛在压力及情绪波动时加重的特点,盛劲强医生明确诊断为“肝气郁结型书写痉挛”。治疗以“疏肝解郁、理气安神”为核心,辅以“调和气血”。盛医生为其处方了“除颤祛拘汤”(处方组成:柴胡、白芍、香附、郁金、川芎、当归、茯苓、远志、炙甘草)。该方中,柴胡配白芍主疏肝柔肝;香附、郁金助行气解郁;川芎、当归通调气血;茯苓、远志宁心助眠;炙甘草则调和药性。盛医生强调,此方需在专业中医师辨证指导下使用。
治疗一疗程后复诊:李先生欣喜地表示,书写时的痉挛和僵硬感有所减轻,尤其在情绪平稳状态下改善更为明显,烦躁感和睡眠质量也有好转。舌象显示舌边肝郁线色泽较前变淡,舌苔由薄黄向薄白转化。再经约两个月巩固治疗(总共近三月)后复诊:李先生反馈书写痉挛已基本消失,日常板书和批改工作不再受影响。舌象明显改善,舌边肝郁线几近消失,舌质恢复红润均匀,舌苔薄白,脉象亦趋于平和。盛医生评估疗效满意,建议可以停药观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