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科艺舞台】永远飞翔的竹蜻蜓

发布时间:2025-07-10 18:19:12  浏览量:1

剧目简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创校园精品话剧《旋翼人生——中国直升机泰斗王适存》将中国直升机泰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适存的故事搬上舞台,立足于王适存立志航空报国、苏联留学深造、南航潜心教学等个人成长经历,讲述了王适存从人生观的形成,到最终理想信念的确立,并将其融入挚爱的直升机事业中去的故事,用艺术的形式、文化的力量展现了王适存的学者风范和对直升机事业的无限热爱与家国情怀,充分体现了新中国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群体的杰出贡献和高尚风范,是新时代弘扬、传承科学家精神和教育家精神的生动诠释。

▲《旋翼人生》主演放飞竹蜻蜓

王适存心中的那扇窗豁然洞开,承载梦想的竹蜻蜓终于盘旋升腾。

窗外,王青静静凝望。他看见科学家眼中信念如磐,更看见那架破空而起的竹蜻蜓,正从自己的灵魂深处起飞。

这一幕,并非舞台上的定格,而是王青与王适存灵魂共振的永恒瞬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创话剧《旋翼人生》,由殷弘毅导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研二学生王青主演,赋予王适存更为鲜活的舞台生命,使这段传奇故事在舞台上焕发出新的光辉。

▲剧照:王适存种下航空报国的种子

飞天梦的舞台起航

天上飞的,不只是飞机,还有梦想。王青回忆道:“每当我把玩竹蜻蜓,童年的记忆便涌上心头。”父亲是试飞员,他的潇洒英姿与无畏勇气,是王青追逐飞天梦的灯塔。在这样的氛围中,王青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这也成为了他走向《旋翼人生》舞台的重要动力。

2018年,为了让话剧在专业性和艺术性上达到更高水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邀请了原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导演殷弘毅执导该剧。排练前,殷导倾注心血,精心准备,对剧本进行了深度打磨,力求将每一细节做到极致。他说:“在准备阶段,我查阅了大量资料,深入采访了许多知情人,精心设计了二十个关键问题,谁能回答,便请谁来。”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赋予了话剧更加深刻的内涵,也为演员们提供了扎实的创作基础。

2019年,话剧《中国直升机泰斗——王适存》面向全校招募演员。然而,由于时间冲突,王青错过了首次招募的机会。正当他遗憾之际,命运给了他意外转机——一名演员因故退出,空出了一个宝贵名额。王青迅速抓住机会,参加补招选拔,凭借出色的表现最终获得了“高正”一角。2020年,在对剧本进行全新改编并更名为《旋翼人生》后,王青通过层层选拔,成功拿下更具挑战性的“格鲁贝教授”这一重要角色。

“那一刻,我内心的激情被彻底点燃。”王青说,“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原来舞台上的动作与台词,也能实现我童年的飞天梦!”

舞台上,少年仰头望向蓝天,飞天梦的种子悄然绽放。

▲导演殷弘毅(左一)耐心指导演员们

推开旋翼世界的门

排练期间,导演殷弘毅从细读剧本入手,精心挖掘每位演员的潜能。他通过讲述自己和父辈亲历的时代故事,将那个历史时期的气息与情感传递给演员们,同时鼓励他们深入查阅网络和书籍,汲取更多关于时代背景的知识,为角色赋予更为深刻的理解与共鸣。

格鲁贝教授是王青在《旋翼人生》中饰演的第一个角色——一位满头金发、目光深邃的苏联老教授。饰演外国人对王青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殷导告诉他:“一旦你真正进入角色,内心的体会自然会浮现。”在殷导的耐心指导下,王青逐渐找到了格鲁贝教授的内心世界,将这一角色诠释得愈加自然和深刻。

剧中有一段经典对话,王适存说:“对不起,教授,这是第一次,但我保证也是最后一次。”格鲁贝教授回应道:“也只能是最后一次。”这是王适存刚到莫斯科,因舍友疏忽未能按时赴约见教授时的场景。这句台词承载着角色对时间与规矩的坚持,也让王青意识到,格鲁贝教授并不仅仅是在表达命令,他是在传递一种严谨的精神。殷导强调,王青要在台词中咬出每个字的分量,让每句话都充满警醒与规矩的力量。那是角色的信念,也是殷导与王青对角色的敬畏。

那段时间,王青每天夜里对着镜子排练,他笑说:“镜子里的我成了我见得最多的人。”每一次反复,都是对角色的深度挖掘,也是对话剧背后精神世界的探寻。

▲导演殷弘毅(左)与王青(右)合照

从演绎的传神到精神的传承

六年时间,四个角色,六百多个日夜的排练,从“青年王适存”到“中年王适存”,在殷导的悉心指导下,王青完成了从“传神”到“传承”的蜕变。

扮演王适存,最大的挑战是同时演绎硬核专业与温暖情感。曾有人建议,将专业理论通俗化能让观众更易理解。但殷导坚持:“专业的人一定要说专业的话。”真正的科学精神正孕育于那些看似晦涩的理论中。通俗虽便于传播,但专业才能更传神。

为此,王青走进直升机系的课堂,多次交流后,那些陌生理论渐渐清晰,转化为角色表达的理性支撑,也成为他走进王适存精神世界的重要通道。《旋翼人生》演了六年,王适存面对难题时的坚韧与育人时的温暖,早已深深烙印在王青的心中。

▲王青饰青年王适存剧照

聚光灯下,角色与演员的边界早已模糊。王青在与王适存的精神共振中,传承着那份直升机旋翼也无法量化的执着,一种扎根科研、心系祖国的深情。

《旋翼人生》走出校园,走向全国,是江苏省首部且唯一一部入选“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的剧目,入选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被列入省科协、省教育厅、团省委、省文联、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等单位开展的“江苏省科学家精神舞台剧推广行动”。这部承载着南航人光荣与梦想的原创话剧在国家大剧院上演时,王适存教授那份学者风范和家国情怀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旋翼人生》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合影

自2019年公演至今,《旋翼人生》在全国14个省市地区演出34场,先后共计500余名同学参与了该剧演出,数十万观众观演,观众群体覆盖了100余所大中小学。一代又一代参演的南航青年学子,在表演中感悟和传承王适存先生的崇高科学理想和伟大爱国精神。“每次演出都是对心灵的洗礼,也希望《旋翼人生》能将这份科学家精神传递给更多人。”这是导演殷弘毅与所有主演的共同心愿。

正是这种情怀和追求,让《旋翼人生》超越了舞台,成为传播科学家精神的载体。它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中薪火相传,让思政教育润物无声,把“航空报国、贡献国防”的精神用艺术的形式、青春的风格,转化成学生们喜爱和易于接受的舞台故事,让爱国情和报国志入脑、入心、入行,真正实现了“戏剧小舞台,思政大课堂”的育人效果。

只要我们一直向上看,那只竹蜻蜓就永远在飞翔。(作者:李沛儿 夏文燕 编辑:谢长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