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儿有女却住养老院18年,88岁于淑珍养老选择,撕开内娱残酷真相
发布时间:2025-07-12 01:25:15 浏览量:2
文 | 不似少溓游
编辑 | 不似少溓游
俗话说:“养儿防老”。
这句话最早出自宋代成书的《事林广记》,几乎是刻入中华民族血液里的一种普世价值观。
可总有人会反其道而行,我国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于淑珍女士就是如此。
她1998年正式退休,没多久就和丈夫一起搬进了老年公寓。
有儿有女却入住养老院,“养儿防老”的话在于淑珍这里成了空谈。
在这样的行为背后,隐匿着一个大众不敢接受的真相。
于淑珍是我国著名歌唱家,上世纪7080年代是她最为活跃的时期。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月光下的凤尾竹》等歌曲,都是当年红极一时的经典。
当红时期的于淑珍是名副其实的家喻户晓。
说全国上下都找不出一个没听过她歌声的人也毫不夸张。
只是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一天,于淑珍也不例外。
所以在1998年,已经62岁的她选择了退休,不过这并不代表于淑珍就此封唱。
退休后的她不再像从前那样活跃,但依旧保持着不算低的出镜频率。
尽管教学工作已经终止,她也仍会时不时地开设讲座、登台演唱。
只是退休生活成了人生的主要内容。
她在老年大学报名了书法、绘画等可以陶冶情操的课程。
之后便是和老伴一起住进了养老院。
养老院的生活丰富多彩,对于淑珍这种才华横溢的歌唱家而言更是这样。
几乎每年的养老院活动她都会登台献唱,和一众“老”友载歌载舞。
不过也常常会有认出于淑珍的人向她表达疑问。
疑惑为什么儿女双全的她也会“无奈”入住养老院?
这个疑问的答案,其实就藏在于淑珍的过往经历当中。
作为一个出生在旧社会的女性,于淑珍的童年经历其实并不顺遂。
她是1936年12月出生的河北人,次年便是全面抗战爆发。
这样的时间节点,这样的地域所在,她的童年经历可想而知。
幸运的是,于淑珍在动荡当中收获了成长,坚韧不拔便是她的人格底色。
新中国成立之后,她和广大劳动女性一样进入工厂。
因为天赋异禀又热爱唱歌,她在50年代的某次演出中被天津人民剧院歌舞团相中。
不久后又被调入天津歌舞剧院,从此走上了专业歌唱之路。
她从合唱成员开始,一步步做到了领先独唱乃至著名歌唱家的程度。
结婚生子之后,她又把自己的成长心路融入到了对子女的教育当中。
子女眼中的于淑珍是个十足的严母,她给全家都定有家规一般的行为准则。
其中之一就是禁止孩子们提及她的情况。
她不希望孩子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因自己的名人身份而受到特殊优待。
除此之外,她也绝不会为子女“开后门”。
最直观的例子就是于淑珍女儿的个人经历。
当年小姑娘高中毕业,可距离正规大学的录取分数差了一分。
为了实现大学梦,她苦求母亲能够托关系说说情。
结果可想而知,于淑珍自然是义正严辞地给出了拒绝的态度。
“你别指望我去走后门,差一分不是还可以被职工大学录取吗?”
理解母亲性格的女儿最终接受了提议,在职工大学毕业后按部就班地参加了工作。
无独有偶,于淑珍的儿子也曾受过类似的教育。
她儿子中学毕业时想报考北京某艺术学院附中,只是他面前摆着两条难易鲜明的道路。
其一便是正常参与考试,凭真材实料入学。
其二则是倚仗身为中国音乐协会常务理事、天津音协副主席的母亲的人脉资源。
只要于淑珍愿意出面写封推荐信,那就能确保儿子前往艺术学院附中读书。
按照于淑珍的个性,她是必不可能让儿子走后门的。
于是,这个16岁的孩子只能孤身一人前往北京参加考试。
这种看上去有些不近人情的教育方式,彰显着于淑珍独立坚韧的性格底色。
她不想让自己成为子女的“庇护伞”。
自然而然地,年老后的于淑珍也不愿成为子女的累赘。
不允许为子女开后门的她,同样不会在养老的事情上让子女给自己开后门。
在养老院安享晚年的于淑珍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是孩子不要我,是我不想要他们了。”
说这话时的于淑珍总是面带笑容,语气也是开玩笑似的调侃意味。
当然了,不想叨扰子女生活只是于淑珍住养老院的原因之一。
丈夫晚年的身体状况也是重要因素。
于淑珍和丈夫阎同坦的爱情始于天津歌舞剧院,阎同坦当年从事的是舞台美术工作。
两人在工作当中互生情愫,最终走到了一起。
年轻时的阎先生是个极具工作热情的人,正是因为这份热情他才打动于淑珍,并与其结为伉俪。
略显可惜的是,这份热情到最后竟成了他晚年痛苦的伏笔。
2015年的时候,于淑珍受邀参加了央视的《艺术人生》节目。
她在节目中用“有忍劲”三字形容丈夫的性格。
这里的“忍劲”其实指的是沉默,阎同坦不是个张扬的人,就连得病都会默默忍受。
老年后的阎同坦身体不好,很大程度上就是年轻时“忍过头”的结果。
之前还发生过半年病倒三次的险情,着实把于淑珍吓得够呛。
更让于淑珍在意的是,阎同坦每次病倒,儿子女儿都会放下各自的工作家庭前去陪伴。
他们一个人值夜班,一个人值白班,全身心投入地照顾老人。
不忍让儿女反复奔波的于淑珍,想到了入住养老院的法子。
当于淑珍入住养老院的消息传开后,舆论纷纷指责起了她的儿女,认为他们不孝。
殊不知他们才是最反对于淑珍去养老院的人。
只是于淑珍执意如此,他们并不好违背母命。
而且于淑珍和丈夫在养老院的生活很是惬意。
不仅日常起居有专人照顾,生病也能及时得到救治。
更重要的是,养老院还有一群和他们同龄的“老朋友”,大家聚在一起倾诉交流,融洽又暖心。
每逢周末假期,于淑珍的儿女还会携家带口地前去探望,一家团聚更显温馨。
如今的于淑珍已经88岁高龄,她没有选择“养儿防老”,而是将“自食其力”贯彻始终。
在这有些“反常识”的行为背后,透露着于淑珍独特的人生智慧,那便是“独立”。
人这一生,都要努力让自己不成为负担,哪怕对象是自己的儿女。
撕开这层真相的于淑珍,才是真正的独立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