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有儿有女却住养老院18年,88岁于淑珍养老选择,撕开内娱残酷真相

发布时间:2025-07-12 01:25:15  浏览量:2

文 | 不似少溓游

编辑 | 不似少溓游

俗话说:“养儿防老”。

这句话最早出自宋代成书的《事林广记》,几乎是刻入中华民族血液里的一种普世价值观。

可总有人会反其道而行,我国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于淑珍女士就是如此。

她1998年正式退休,没多久就和丈夫一起搬进了老年公寓。

有儿有女却入住养老院,“养儿防老”的话在于淑珍这里成了空谈

在这样的行为背后,隐匿着一个大众不敢接受的真相。

于淑珍是我国著名歌唱家,上世纪7080年代是她最为活跃的时期。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月光下的凤尾竹》等歌曲,都是当年红极一时的经典。

当红时期的于淑珍是名副其实的家喻户晓。

说全国上下都找不出一个没听过她歌声的人也毫不夸张。

只是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一天,于淑珍也不例外。

所以在1998年,已经62岁的她选择了退休,不过这并不代表于淑珍就此封唱。

退休后的她不再像从前那样活跃,但依旧保持着不算低的出镜频率。

尽管教学工作已经终止,她也仍会时不时地开设讲座、登台演唱。

只是退休生活成了人生的主要内容。

她在老年大学报名了书法、绘画等可以陶冶情操的课程。

之后便是和老伴一起住进了养老院。

养老院的生活丰富多彩,对于淑珍这种才华横溢的歌唱家而言更是这样。

几乎每年的养老院活动她都会登台献唱,和一众“老”友载歌载舞。

不过也常常会有认出于淑珍的人向她表达疑问。

疑惑为什么儿女双全的她也会“无奈”入住养老院

这个疑问的答案,其实就藏在于淑珍的过往经历当中。

作为一个出生在旧社会的女性,于淑珍的童年经历其实并不顺遂。

她是1936年12月出生的河北人,次年便是全面抗战爆发。

这样的时间节点,这样的地域所在,她的童年经历可想而知。

幸运的是,于淑珍在动荡当中收获了成长,坚韧不拔便是她的人格底色。

新中国成立之后,她和广大劳动女性一样进入工厂。

因为天赋异禀又热爱唱歌,她在50年代的某次演出中被天津人民剧院歌舞团相中。

不久后又被调入天津歌舞剧院,从此走上了专业歌唱之路。

她从合唱成员开始,一步步做到了领先独唱乃至著名歌唱家的程度。

结婚生子之后,她又把自己的成长心路融入到了对子女的教育当中。

子女眼中的于淑珍是个十足的严母,她给全家都定有家规一般的行为准则。

其中之一就是禁止孩子们提及她的情况。

她不希望孩子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因自己的名人身份而受到特殊优待。

除此之外,她也绝不会为子女“开后门”。

最直观的例子就是于淑珍女儿的个人经历。

当年小姑娘高中毕业,可距离正规大学的录取分数差了一分。

为了实现大学梦,她苦求母亲能够托关系说说情。

结果可想而知,于淑珍自然是义正严辞地给出了拒绝的态度。

“你别指望我去走后门,差一分不是还可以被职工大学录取吗?”

理解母亲性格的女儿最终接受了提议,在职工大学毕业后按部就班地参加了工作。

无独有偶,于淑珍的儿子也曾受过类似的教育。

她儿子中学毕业时想报考北京某艺术学院附中,只是他面前摆着两条难易鲜明的道路。

其一便是正常参与考试,凭真材实料入学。

其二则是倚仗身为中国音乐协会常务理事、天津音协副主席的母亲的人脉资源。

只要于淑珍愿意出面写封推荐信,那就能确保儿子前往艺术学院附中读书。

按照于淑珍的个性,她是必不可能让儿子走后门的。

于是,这个16岁的孩子只能孤身一人前往北京参加考试。

这种看上去有些不近人情的教育方式,彰显着于淑珍独立坚韧的性格底色。

她不想让自己成为子女的“庇护伞”

自然而然地,年老后的于淑珍也不愿成为子女的累赘

不允许为子女开后门的她,同样不会在养老的事情上让子女给自己开后门

在养老院安享晚年的于淑珍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是孩子不要我,是我不想要他们了。”

说这话时的于淑珍总是面带笑容,语气也是开玩笑似的调侃意味。

当然了,不想叨扰子女生活只是于淑珍住养老院的原因之一。

丈夫晚年的身体状况也是重要因素。

于淑珍和丈夫阎同坦的爱情始于天津歌舞剧院,阎同坦当年从事的是舞台美术工作。

两人在工作当中互生情愫,最终走到了一起。

年轻时的阎先生是个极具工作热情的人,正是因为这份热情他才打动于淑珍,并与其结为伉俪。

略显可惜的是,这份热情到最后竟成了他晚年痛苦的伏笔

2015年的时候,于淑珍受邀参加了央视的《艺术人生》节目。

她在节目中用“有忍劲”三字形容丈夫的性格。

这里的“忍劲”其实指的是沉默,阎同坦不是个张扬的人,就连得病都会默默忍受。

老年后的阎同坦身体不好,很大程度上就是年轻时“忍过头”的结果。

之前还发生过半年病倒三次的险情,着实把于淑珍吓得够呛。

更让于淑珍在意的是,阎同坦每次病倒,儿子女儿都会放下各自的工作家庭前去陪伴。

他们一个人值夜班,一个人值白班,全身心投入地照顾老人。

不忍让儿女反复奔波的于淑珍,想到了入住养老院的法子

当于淑珍入住养老院的消息传开后,舆论纷纷指责起了她的儿女,认为他们不孝。

殊不知他们才是最反对于淑珍去养老院的人

只是于淑珍执意如此,他们并不好违背母命。

而且于淑珍和丈夫在养老院的生活很是惬意。

不仅日常起居有专人照顾,生病也能及时得到救治。

更重要的是,养老院还有一群和他们同龄的“老朋友”,大家聚在一起倾诉交流,融洽又暖心。

每逢周末假期,于淑珍的儿女还会携家带口地前去探望,一家团聚更显温馨。

结语

如今的于淑珍已经88岁高龄,她没有选择“养儿防老”,而是将“自食其力”贯彻始终。

在这有些“反常识”的行为背后,透露着于淑珍独特的人生智慧,那便是“独立”。

人这一生,都要努力让自己不成为负担,哪怕对象是自己的儿女。

撕开这层真相的于淑珍,才是真正的独立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