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退休十大圈”现象越来越多,开始向全国蔓延,说出来原因太扎心

发布时间:2025-07-12 02:09:55  浏览量:2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在传统退休生活的滤镜下,退休人群的日常,正悄悄“变样”。

先是,小区里的麻将馆,从早8点坐满到凌晨,替代了过去“几个老头蹲树下下象棋”的场景。

再是,菜市场阿姨们的聊天内容,从“今天的青菜多少钱”,变成“上周旅游团拍的云海美不美”。

就连跳广场舞的队伍里,都能听见“摄影圈的王姐,又去山里蹲点了”的讨论。

许多年轻人,可能第一次听说“退休十大圈”。

简单来说,它就是老年人退休后,基于共同兴趣,或需求形成的高度黏性社交圈层。这些“圈”正像藤蔓一样,从社区蔓延到全国。

退休十大圈”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往下看。

退休十大圈之第十名,薅羊毛圈

只要哪里,有免费的东西,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大爷的日程表比上班还满:“周一超市试吃,周二药店领鸡蛋,周三美容院免费按摩,周四售楼处领礼品……”

老伴儿抱怨:“你呀,一天到晚往外跑,图那点小恩小惠?”

他不屑:“这叫‘精明’!超市试吃能省顿饭钱,售楼处领的食用油,够吃仨月,比你买菜划算多了!”

退休十大圈之第九名,聚会圈

同学会、同事会、发小会……一周至少两场。手机备忘录记满了:“下周三小学同学会,老地方湘菜馆。下周五单位退休同事聚餐,订包厢。下周日发小们爬山,自带零食。”

饭桌上,他们聊孩子、聊房价、聊谁谁又住院了,酒过三巡,拍着胸脯:“下次聚会我请!我最近炒股赚了!”

退休十大圈之第八名,炒股圈

退休后,股市成了“第二战场”。

电脑屏幕永远开着K线图,早上9点半开盘,他目不转睛:“这只股涨了!快买!”下午3点收盘,他对着账户叹气:“又亏了两千……”

周末最煎熬:“在家没事干,盯着手机等周一开盘。”可转头又偷偷加仓:“我就不信,这波能回本!”

退休十大圈之第七名,广场舞圈

傍晚6点的公园,广场舞大妈们,占场子的架势堪比“抢地盘”。

领舞的阿姨自带“气场”:音响放《酒醉的蝴蝶》,动作从“扭腰”进阶到“甩头”,旁边的阿姨们跟着喊:“姐,再教个新动作!

”跳完舞,大家围坐一起,分享降压药心得,顺便吐槽儿子又加班。哪怕跳得腿酸,也比在家坐着强。

退休十大圈之第六名,书法圈

社区活动室的宣纸上,总写着“福”“寿”“家和万事兴”。

赵大爷的字从“蚯蚓爬”到“有点模样”,逢人就说:“我这把老骨头,写写字比躺着得劲多了。”

写完字,互相点评:“老陈这横太飘,老李这竖太僵,咱们这叫‘互相促进’!”

哪怕墨汁溅到袖口,也舍不得擦,觉得“这是笔墨的痕迹”。

退休十大圈之第五名养生圈

每天雷打不动,去听养生课,记笔记记满三个本子。今天说“绿豆有好处”,明天说“生姜洗头发”,回家只吃水煮菜,肉碰都不碰。

买了按摩仪、艾灸盒、刮痧板,逢人就安利:“我跟学了三天,现在肩颈都不疼了!”

哪怕子女说“别信这些”,她偷偷嘀咕:“我们这叫‘经验之谈’。”

退休十大圈之第四名,摄影圈

每天扛着长枪短炮,游走在各大景区拍照,经常去山里蹲点,只为拍一片云海,耗上好多天。

举着相机等日出,凌晨4点爬起来,冻得直搓手:“值!这照片,够我吹半年!”

手机相册里存着1000张“废片”,曝光过曝的、构图歪了的、只拍到半片山的,但他宝贝得不行。“这张云像龙,那张像马,发朋友圈谁不夸我是‘摄影大师’?”

更绝的是,为了拍一朵花等半小时,嘴里念叨:“再等等,这朵开得更艳。”

退休十大圈之第三名,旅游圈

跟着旅行社的老年团,行李箱永远塞得满满当当。

防晒帽、保温杯、降压药,还有拍立得相机。“导游说这叫‘云海’,我拍两张发家族群,孙子肯定夸奶奶厉害!”

回家后,景点名字记不全,但照片能翻半小时:“你看这张,我站在中间,是不是特显眼?”

哪怕全程“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她也觉得“出来走走,比在家待着强”。

退休十大圈之第二名,带娃圈

从早上7点,哄娃起床,到晚上9点,讲睡前故事,带娃圈的老人们,比上班族还忙。

兜里永远装着水果糖和创可贴:“小孙子摔了,我得赶紧贴。他想吃糖,我得偷偷给。亲孙子,能不宠吗?”

哪怕子女说“妈,您歇会儿”,他们也说:“我不累,看娃笑,比啥都强。”

最无奈的是:“昨天娃把新织的毛衣扯破了,气得直掉眼泪。你说,图啥?”

退休十大圈之第一名,麻将圈

“二条!”“碰!”“胡了!”麻将馆里,牌友们唾沫横飞,保温杯里的枸杞泡了一杯又一杯。

赵大爷说:“退休前上班,退休后打麻将。这日子,比上班还规律!”

输了钱不心疼,赢了钱更开心:“走,下馆子搓一顿!”

对他们来说,麻将不是赌博,是“社交+娱乐+消磨时间”的三合一。牌友们比亲戚还熟,连对方的牌瘾都摸得透。

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说起“退休圈”,让我想起了年轻人里的“周末情侣”。

以前的年轻人,哪怕异地也能靠周末见面维系感情;现在的年轻人,996的单休、007的待命,连周末都要随时回工作消息,哪还有精力谈恋爱?

其实,“退休圈”的流行,和年轻人的“周末困境”本质一样。

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提过“低欲望社会”,但退休老人的“圈”不是低欲望,是“被需要的渴望”。

当子女说“您别操心,好好享清福”,当老伴儿叹气“咱俩就这么点共同语言”,老人们扎堆“圈”里,不是沉迷娱乐,是在找“被需要”的感觉

各位读者朋友,你家老人属于哪个“退休圈”?你觉得这些“圈”,是养老的“甜圈圈”,还是困住他们的“紧箍咒”?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和父母的故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