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要讲方法:适当督促比放任更负责
发布时间:2025-07-12 04:30:00 浏览量:2
作者 | 张可沂伽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家长们各有各的招数。有的父母主张让孩子自由成长,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有的家长则坚持严格管理,当同龄孩子在外面疯跑时,会要求自家孩子多读几页书。有人担心这样逼孩子太辛苦,但站在专业角度,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个问题。
孩子天性爱玩,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可要是把所有时间都花在玩耍上,对未来发展可没好处。真正懂教育的家长都明白,该督促的时候就得督促,引导孩子把空闲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毕竟学龄前孩子的自控力还在发育阶段,就像小树苗需要园丁修剪枝杈才能长直,孩子也需要家长适当引导才能养成好习惯。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邻居家孩子小强。这孩子打小就机灵,四岁上幼儿园时就能听懂老师讲的数学题。换成有些家长,可能早就到处炫耀“神童”了,但小强妈妈始终保持清醒。每天雷打不动安排亲子阅读时间,从绘本故事到科普读物循序渐进。正是这种持续不断的引导,让小强养成了主动学习的好习惯。现在读小学三年级的小强,不仅成绩稳居年级前三,更难得的是已经学会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就算爸妈出差在外,也能把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
当然,督促学习不是简单粗暴地逼孩子坐在书桌前。小美妈妈的教育智慧就很值得借鉴。以前小美放学写完作业就往外跑,周末更是玩得不见人影。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没有直接禁止孩子玩耍,而是带着小美体验了绘画、钢琴、舞蹈等各类兴趣班。当小美在舞蹈教室试课时眼睛发亮的样子,让妈妈找到了突破口——尊重孩子的兴趣选择,比填鸭式教育有效百倍。现在的小美不仅舞蹈考过了五级,更在练习中明白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
不过这里要特别提醒家长朋友们:督促学习必须把握分寸感。就像弹钢琴要控制力度,教育孩子也要讲究火候。首先,选对方向比盲目努力更重要。与其强迫孩子学不感兴趣的东西,不如多带他们接触不同领域。去年社区组织的职业体验日,有孩子试做小医生后迷上了医学知识,有孩子当了一天小记者后爱上了写作,这些亲身体验比说教管用百倍。
其次,时间安排要张弛有度。曾经有家长给孩子报了四个兴趣班,结果孩子每天像赶场子似的,这个班下课就冲向那个班,最后哪个都没学好。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幼儿园阶段每周安排两到三次活动,小学生可以适当增加,但必须保证每天有自由玩耍时间。就像给手机充电,劳逸结合才能保证学习效率。
再者,学习项目贵精不贵多。有位家长给孩子同时报了围棋、游泳、钢琴、书法四个班,结果孩子样样都学得半吊子。其实专注培养一两个特长更明智,就像挖井,找准位置深挖才能见水。当孩子在某个领域获得成就感,这种正向反馈会带动其他方面的学习热情。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反面案例。磊磊爸妈听说兴趣班能“托管”孩子,一口气给孩子报了三个班,自己倒是落得清闲。可孩子整天见不到爸妈,渐渐变得沉默寡言,连最爱的乐高课都提不起劲。直到老师提醒,家长才意识到问题;再好的兴趣班也替代不了父母的陪伴。现在磊磊爸妈调整了作息,每天至少留出半小时亲子时间,周末必定带孩子去公园骑行,孩子脸上的笑容又回来了,学习状态比之前更好。
教育专家常说,最好的教育是父母不缺席的成长。报兴趣班不是当“甩手掌柜”的借口,而是需要家长投入更多心力的选择。就像种花需要定期施肥,培养孩子更需要持续关注。建议家长每天抽出15分钟,和孩子聊聊当天的学习收获,周末带孩子去图书馆或科技馆,这些看似简单的互动,都是给孩子最好的精神滋养。
说到底,适当督促不是要给孩子套上枷锁,而是帮助他们在黄金成长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当孩子长大成人,回想起父母当年引导自己坚持练琴、鼓励自己攻克数学题的日子,或许会明白:那些看似严格的要求,其实是父母送给自己最珍贵的礼物——受益终身的自学能力。这种能力,才是让孩子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正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