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厚植本土,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关于“四川造”舞台剧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5-07-16 02:26:32  浏览量:1

近年来,“四川造”舞台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频登国内舞台甚至国际舞台。

本文聚焦这一文化现象,从“四川造”舞台剧的题材挖掘、艺术创新、市场拓展及文旅融合等方面加以剖析,结合《蜀道》《芙蓉大饭店》《星回》等代表作品,分析“四川造”舞台剧能厚植于四川文化,坚持与时俱进的创作理念的重要原因。同时,探讨其在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推动文旅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我国舞台剧创作与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四川造”舞台剧从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巴蜀文化出发,包括挖掘梳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并创编出以体现传统文化为主的舞蹈诗剧;立足鲜活的时代故事,在舞台上引介和创立当代先锋话剧等,并在此基础上融合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代表性艺术,在实际创作中探索出新形式,成为文化领域备受瞩目的现象级话题。

题材挖掘:多元视角下的文化深耕

“四川造”舞台剧善于从本土丰富的文化资源中汲取灵感,将古老的巴蜀文化以现代舞台艺术形式重新演绎。

舞蹈诗剧《蜀道》便是典型代表。该剧以蜀道这一贯穿千年历史的宏大概念为核心,串联起古往今来的人物与故事,勾勒蜀道的历史脉络。在舞台上,演员服饰融入三星堆出土文物纹样,展现古蜀先民自由奔放的生命力;川剧表演从眼神到身段,赋予舞蹈细腻韵味;成都博物馆镇馆之宝“石犀”化身舞台精灵,带领观众穿越时空,走进神秘而辉煌的巴蜀文化世界。

“四川造”的舞台剧创作不仅根植文化沃土,挖掘文化资源,更是在呈现符合舞台发展要求的艺术性表达的同时,推动了四川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除挖掘传统文化外,四川舞台剧更突出对现实题材的关注,注重与观众的情感链接。

以现实主义为精神内核的先锋话剧《芙蓉大饭店》,以“神仙下凡”的叙事模式,重现成都经典老店锦江宾馆,深入探讨人性的善恶、复杂与可变。该剧在保持布莱希特原作思考的基础上,运用诸多虚拟和夸张手法,重新塑造人物形象,用具有时空感的语言性格贯穿全剧,演员运用四川话、河南话、山东话等多种方言,带动观众思考话剧中的社会命题,使现实主义题材获得新的生命力。

艺术创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碰撞

四川舞台剧积极探索新的表现形式,突破传统舞台局限。

在舞蹈诗剧《蜀道》中,总编导佟睿睿提炼出具有感染力的鲜活场景,以跨时空文化对话,打造了约100分钟的视听盛宴。在舞台设计上,运用多媒体技术与实景道具结合,营造出蜀道的险峻与壮美,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在《芙蓉大饭店》中,打破传统话剧表演模式,融入戏曲表现手法,如虚拟场景构建、程式化动作运用等,为话剧表演增添独特魅力,实现不同艺术形式的有机融合。

四川舞台剧还积极拥抱国际舞台,开展中外合作,为创作注入新活力。

由国际戏剧协会等联合出品的《星回》,便是一次成功尝试。该剧由萨摩亚艺术家雷米・波尼法索创作,参演演员全部来自四川凉山。他们在剧中挖掘自身熟悉的文化记忆,将传统吟唱、生命仪式、农耕舞蹈、毕摩经典文本、火把节热烈舞步等进行当代表达。

90分钟的演出,以独特现代的表达方式,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传递给大洋彼岸的观众,展现四川舞台剧在国际舞台上的创新实力。

市场拓展:口碑与票房的双赢

近年来,四川舞台剧在演出市场成绩斐然。《蜀道》一经首演,便上榜知名票务网站的“人生必看舞剧清单”,引发网友期待。2024—2025年,《三国志》等原创新剧相继定档,《尘埃落定》等大戏巡演后升级回归,丰富了四川演艺市场产品供给。

这些剧目凭借精彩内容与创新表现,吸引大量观众走进剧场,实现口碑与票房双丰收,有力推动了四川舞台剧市场的繁荣发展。

“四川造”舞台剧迅速崛起,正在成为彰显四川地域文化重要影响力的源动力之一,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助力,且对行业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意义。

为此,四川以优质剧目助推文旅消费、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不少剧目的呈现地由室内转移到室外,将一些非剧场、景区作为艺术表演载体和平台,在艺术舞台阵地转换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尝试。

如巴中市南江县的首部巴文化科幻舞台剧《幻享・米仓道》,以景区为背景,打造沉浸式演出体验,吸引游客打卡,不仅持续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更能使游客感受到舞台剧带来的深厚底蕴和地域文化。

四川舞台剧的成功,离不开人才培养与政策扶持。

以《芙蓉大饭店》创排为例,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戏剧系作为主力,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培养了大批表演、导演艺术人才,为该剧创作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同时,四川不断完善文艺扶持政策,细化扶持条件,明确金额比例、奖励主体,加大舞台剧扶持力度,极大地激发了创作者热情,助力优秀剧目不断涌现。

“四川造”舞台剧注重对“新鲜血液”的发掘,通过老中青三代的传帮带等艺术传承,进一步为新生代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四川造”舞台剧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四川厚重深沉的地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二是创新的创作理念和创意思维及呈现方式使其具有时代气息,三是良好的市场环境与政策扶持推动其持续发展,四是文旅融合为其拓展广阔空间。

四川舞台剧不仅在舞台艺术领域实现创新突破,更在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促进文旅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展望未来,四川舞台剧要继续挖掘本地文化,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注重优秀人才的培养,对外加强文化互鉴,促进融合发展,以多维度的创作理念和艺术形态敲开国际市场大门,将更多优秀作品推广到海外,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简介

田祖婷,四川传媒学院戏剧与影视评论研究中心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