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舞为媒 双向奔赴——榆林学院艺术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16 17:22:22 浏览量:2
2025年7月1日--7月12日,榆林学院赴陕西榆林“舞燃夏色,乡伴同行”暑假社会实践队开展了为期12天的“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当夏日的蝉鸣扯开嗓子宣告盛夏的主权,榆林的阳光正把空气晒得暖洋洋,一群年轻人的舞步却比蝉声更灵动,比阳光更热烈。7月的风里,实践队的身影,正与孩子们的笑声撞了个满怀。
Part.01
【初启:以舞集结,共赴热爱之约】
清晨,实践队队员们身着统一队服,在舞蹈房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启动仪式。队长带领大家梳理了活动计划——从舞蹈编排打磨,到公益教学,再到最终的汇报演出,每一项都紧扣“以舞为媒,双向奔赴”的主题。启动仪式刚结束,舞蹈房的门就被一群“小客人”推开了——来自教职工家庭的孩子,背着小水壶,眼神里满是对“爵士舞”的好奇。队员们立刻切换成“小老师”模式,蹲下来和孩子们击掌打招呼:“今天我们不学复杂的,就跳最开心的!”
七月,阳光无比灿烂,孩子们的笑脸比阳光更灿烂。我们带着舞蹈的种子来到这里,播撒艺术的微光。课堂上,孩子们从羞涩地踮脚到自信地旋转,每一个笨拙又认真的动作里,都藏着对美的向往。我们教孩子们用肢体表达快乐,也时不时回忆童年的欢乐;我们在教室里纠正动作细节,也感受了挥洒汗水的热情。舞蹈成了桥梁,陪伴化作纽带,让青春的力量在美好的夏季生根发芽。
Part.02
【升温:校史馆里的“时光共鸣”】
这个夏天,校史馆的老照片里藏着的岁月故事,博物馆展柜中沉淀的乡土记忆,科技馆光影间流转的科学奇趣,都成了孩子们眼中的“魔法世界”。他们踮脚望着榆林学院校史展墙上的校名变迁,每一次驻足凝视,都是与这片土地的历史、现在与未来的温柔对话,榆林学院的故事,便这样悄悄住进了他们心里。我们曾以为,是舞步点燃了这个夏天的热烈;直到看见孩子们眼中的光,才懂得:这片土地的纯粹与热忱,早已化作更明亮的星辰,在我们青春的征途上,稳稳照亮了前行的方向。
Part.03
【跨国“舞”约:外教老师的夏令营惊喜课堂】
“Hello!”外教刚开口,就被一个小女孩抢了先:“老师,我们学过!How are you?”小女孩仰着头,字正腔圆的英语里带着点陕北口音。外教眼睛一亮,立刻弯下腰:“I'm fine,Thank you!And you?”这下轮到小女孩愣住,旁边的小男孩举着手喊:“我知道!I'm fine too!” 这场临时加开的外教课,没有刻意的教学计划,却让英语对话混着陕北话,让爵士舞步踩着英语的节奏。原来语言从不是隔阂,当快乐藏在舞步里,一句“How are you”和一声“你跳得真好”, 这个夏天,我们相遇得刚刚好。
Part.04
【落幕:舞步不停,热爱延续】
看似简单的舞蹈动作,实则蕴含着无限能量。舞蹈,教会了孩子们坚持与专注,让他们在练习中懂得,每一份收获都需要付出努力;舞蹈,赋予了孩子们自信与勇气,曾经羞涩内向的孩子,也能在一次次的展示中大方地绽放光彩;舞蹈,更成为了孩子们连接外界、表达自我的桥梁,让他们看到了课堂之外更广阔的世界。
本次实践活动,在耐心的教与学中,肢体与热情的碰撞,实现了青年与儿童的深度对话,探索出大学生与小学生“双向赋能”的新路径。实践队成员以艺术点燃童心,用专业反哺下一代,生动诠释了艺术服务人民的真谛。接下来,实践团将继续努力,让艺术之花在更多地方绚丽绽放,让青春在奋斗中展现光彩!
稿件来源 榆林学院艺术学院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