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错了也没关系”,随机起舞——年轻人的“广场舞”
发布时间:2025-08-08 17:16:14 浏览量:2
8月3日下午5时,杭州拱墅万达广场中庭,悄然聚集起近百名舞蹈爱好者,交谈声里藏着按捺不住的期待。
一首节奏感极强又朗朗上口的流行曲响起,让原本“散落”于商场各处的年轻人瞬间被“牵引”,聚拢成圈。
无需眼神示意,更不用高声招呼,20余名参与者快步加入。随着音乐精准卡点、利落转身、手臂由舞蹈划出流畅弧线,每一个动作都如事先排练过一般整齐。
“随机舞蹈”活动现场 杭州市好生繁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供图
音乐停止,舞者们相视一笑,四散开去,只留下围观者欣赏的欢呼与掌声。未等人群散尽,下一段旋律已然响起,新一轮的舞动又开始了。
这样的场景,近来在浙江各大商场频频上演。仅8月2日至3日这个双休日里,杭州湖滨88、金华万达广场、嘉兴紫荆广场等数家商场接连举办年轻人的“广场舞盛宴”。
年轻人随着音乐节奏起舞,不需要每个动作都做得完美,敢冲上前起舞就是C位。这便是当下风靡的“随机舞蹈”,俨然成为年轻人的“广场舞”。
“随机舞蹈”,到底有什么魔力?年轻人的“广场舞”,究竟有什么特别?
我们的“广场舞”:主打“跳错了也没关系”
曾经被贴上“中老年专属”标签的广场舞,正经历一场青春风暴。
近来,属于年轻人的“广场舞”悄然兴起。这种被称为“随机舞蹈”的活动,也被年轻人简称为“随舞”,以流行音乐为背景,尤以“二次元宅舞”“国风舞蹈”为主要方式,成为当下备受年轻人喜爱的娱乐舞蹈形式。
在杭州拱墅万达广场中庭舞池中央,“随舞”爱好者胡沁雅身着白衬衫与黑短裙,一头惹眼的白发,格外引人注目。随机播放的近百首流行音乐,绝大部分对她来说都不陌生,舞蹈动作早已练得滚瓜烂熟。当音乐响起,她便毫不犹豫地冲进舞池中央。
1998年出生的胡沁雅,与“随舞”结缘已近10年。“会的就上来跳,不会就观赏、鼓掌,大家互相配合,完成一场又一场随机而自由的演出。”胡沁雅说,热烈又纯粹的氛围,自信而洒脱的舞姿,“随舞”就是这样牢牢攫住了她的心。
“随舞最吸引人的还在于,它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特别的文化场景——可以表达审美、探寻价值、释放压力,舒展最真实的自我。”胡沁雅认为,在社交变得零散、碎片化的当下,“随舞”能让年轻人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找到圈层共鸣的归属感。
“随机舞蹈”活动现场 深圳市星火燃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供图
“动作跳错了可以重来,忘记舞步了也能跟着节奏随意摆动,没人会揪着失误指指点点,不会很尴尬。”在00后王晓烨心里,这种“错了也没关系”的包容感,让每一个像她一样的参与者都能卸下顾虑,放开胆量去享受舞动的快乐。也正因这份对“随舞”的热爱,大学毕业后,她选择成为一名舞蹈老师。
37岁的邹婵和9岁的女儿,是“随舞圈”少见的母女搭档。白天,她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一到傍晚,便牵起刚放学的女儿,赶往附近的练舞房——那里有亟待释放的另一个“自己”。
“大学时追星,爱上了舞蹈。”毕业后,对舞蹈的爱好一度被她深深埋藏在心底。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商场里听到熟悉的旋律,看到“随舞”的那一刻,心中的喜爱被再度唤醒。
起初,她不敢再跳,怕因大龄被笑话,便“忽悠”孩子去跳。女儿第一次上场,就勇敢地站到了场地中央,不拘谨、不紧张。邹婵静静地看着,仿佛又回到了青涩又纯粹的大学时期……就是被孩子那股子劲儿感染了,于是,母女俩成为最佳拍档。
“随舞”的风也吹到了大学校园,年轻人在校园操场上自己搭建舞台。正在北京读研一的刘涛说,“烦恼都将被暂时抛之脑后,先跳完这支舞再说。”
大一新生张小玲跳“随舞”刚满4年,从高中到大学,这份热爱从未消减。她笑着说:“和周围的人一起互动,享受舞蹈的快乐,来一场心灵的疗愈,这是青春里最鲜活的印记。”
年轻人有自己的解压方式,这种无门槛的松弛感,让随机舞蹈跳出了“规训”的框架,成为年轻人挣脱束缚、放飞自我的快乐出口。
“随舞”褪去随性:热闹之外,何去何从
作为年轻人喜爱的表演形式,一场场“随舞”活动正在打破商场中庭、广场等开放空间的“闲置感”。其自带的流量,让它不单单只是一场游戏、一场社交,也渐趋成为商场或品牌眼中的“引流”活动。
在B站“随机舞蹈官方号”中,“随舞”韵律遍及北京、上海、济宁、济南、青岛、常州、淄博等城市。从2019年至今,其已更新近1500场“随舞”活动视频,部分城市如沈阳“随舞”活动已累计超百期。视频中攒动的人流,则说明了“随舞”的吸引力。
看似随性的“随舞”,幕后筹备工作却并不随性。“一般要提前两周公布活动日期、地点,提前三四天敲定歌单,中间涉及到歌单的曲库筛选、音频剪辑、活动海报设计,对接场地等,一般要用近一周时间。”其实,“随舞”最初的主办多是爱好者,胡沁雅便是其中一位。随着活动积累的好友越来越多,她尝试着从参与者转型为主办人。
然而,“为爱发电”面临着现实挑战,除了筹备流程复杂,胡沁雅直言,贴钱办场是常态,“办了3场,只有一家商场愿意赞助1000元。请舞者们喝杯奶茶,还得自掏腰包补差额。”
“随机舞蹈”活动 金华市霹雳舞将街舞培训有限公司供图
除了“随舞”爱好者,舞台的背后,出现了更多商业化的主体。记者留意到,目前浙江已有商场将“随舞”纳入日常运营,持续推出相关活动,并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运营机制。
金华世贸城市广场与金华市霹雳舞将街舞培训有限公司达成深度合作,目前已举办15次活动。一般在活动前两周,双方会通过官方渠道发布通知,包括要跳的曲目、参与规则以及安全注意事项。活动结束后,商场会提供参与人数和相关反馈,主办方则根据这些信息调整后续活动。从策划、执行到复盘、改进,一整套流程顺畅有序,不断优化提升。
随舞+商圈促销、随舞+音乐节、随舞+品牌活动……“随舞”正逐渐走向品牌化、商业化。在活动环节上,还衍生出路演、指定团体曲目对抗等新形式。
这场源自于民间的“随机舞蹈”似乎正褪去“偶然性”,增添了更多形式。
“仅凭趣缘、爱好驱动,难以支撑活动的规模化、广域性开展,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和规范、社会组织的协同参与和商业机构的赋能助力。”中国社会学会青年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刘森林表示。
“随舞”将何去何从?浙江省街舞运动协会会长蒙长清分析,目前,随机舞蹈活动的组织尚缺乏系统化的实施方案与行业标准,仍以自发性开展为主,“如何在热闹与秩序、自由与规范、随机和商机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随舞’继续走下去必须面对的课题。”
浙江省街舞运动协会相关负责人吴姝娴认为,热爱是一切的起点,但若想让这类群众文化活动持续发展,仍需不断探索。未来可以通过举办专业“随舞”比赛、活动等,提升观赏性和参与性。
转角遇见文艺: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
走上街头,“随机”而舞;不被定义,纯粹快乐。当街巷、广场成为这届年轻人的“舞池”,公共场域的文化活力正被不断重构。
“这种自发形成的演绎新生态,恰好契合了年轻人对娱乐活动‘去门槛化’的期待。”刘森林认为,这一新型社交方式,在满足年轻人线下社交需求的同时,也让更多人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来。
“随机”不止于舞步。
当你漫步傍晚的杭州西湖边,或许就能加入一场弹唱音乐会。29岁的青年吕俊升发起了“我会发着呆”自发性合唱活动,几十位年轻人自带音响、吉他,围坐石阶户外“唱K”。
杭州西湖边,年轻人自发组成“弹唱音乐会” 受访者提供
当你徜徉乡间田野,或许就能融入一场戏剧。在衢州龙游,即兴戏剧融入了生活场景,参与者无需经验,从身体感知出发,就可以在真实的空间里打开自我。
在浙江,转角遇见文艺的奇遇早已融入日常。这不仅源自于青年自发地唱跳或演绎,更源自于一座座城市在街头埋下的艺术“伏笔”。
目前,我省已打造200个“文艺赋美”街头演艺精品点位,在城市社区、商业街坊、文博场馆、公园景区及乡村等设置常态化演出,让艺术如毛细血管般渗透城市肌理。
“和自己平时直播状态完全不一样,现场特别有氛围感,观众也格外热情。”在台州葭沚老街演唱流行歌曲近半年的演职人员杨旭说,“这种共鸣式的快乐,是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
今年7月底,浙江省文旅厅印发了《浙江省加快发展演艺新空间的实施意见》,提出打造以营业性演出为主营业务的多业态融合、多功能协同的新型演出场所。具体而言,将依托多功能剧场以及一定规模的商务楼宇、建筑厂房、园区街区、文旅场所、游船邮轮等场地空间,开展沉浸(环境)式、互动式、常态性艺术表演,拓展演出形态与空间。
“单靠剧院演出无法满足群众的需求。”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艺术处处长陈吉芬表示,希望向市场传递出信号,以培育多层次演出空间。浙江省计划到2030年,培育100个有引领价值、鲜明特色、较高社会影响力的省级演艺新空间;创作50部具有较高艺术水准、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剧目和30个管理规范、市场竞争力强的运营主体;进一步擦亮“浙里演艺”品牌。
以街头作幕布,以青春为鼓点。在城市这个大舞台,要不要一起来跳一支舞、唱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