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头身”优雅裁判走红,照见体育回归人的初心
发布时间:2025-08-12 21:22:06 浏览量:6
□李娜(长沙理工大学)
成都世运会拉丁舞裁判席上,谢尔盖·辛金斯专注地记录选手的舞步。他未曾想到,一个抬手打分的动作会被观众拍下并传遍网络——挺拔如松的背脊、雕塑般的仪态,让网友惊叹“连抖腿都像在跳探戈”“标准九头身”。面对突如其来的关注,以及网友询问保持优雅的秘诀,他回答得很直接:“很简单,把舞蹈融入生活。”
也许这正是成都世运会精神内核的缩影,当竞技体育的锋芒与烟火气交融,当专业与生活不再泾渭分明,体育终于回归到最本真的状态——一种人人都可触及的生命力。
与奥运会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极致不同,世运会以非奥项目为主,更像一场多元运动的嘉年华。首先,世运会搭建了一座联通赛场与生活的桥梁。奥运会赛场上,运动员们为 0.01 秒的差距拼尽全力,那种极致的竞技性让人肃然起敬,但也无形中拉开了与普通观众的距离。而世运会的项目仿佛从生活里长出来的——拔河是小区运动会的保留节目,龙舟是端午时节的集体记忆,武术是公园里晨练老人的日常。这些项目无需仰望,天然带着市井的温度,让人们意识到:运动不是少数人的专业表演,而是每个人都能拥抱的生活方式。体育的本质价值不在于制造仰望的距离,而在于建立参与的平等。
谢尔盖的走红更印证了体育的感染力如何穿透屏幕直抵人心。当他随着旋律舒展肢体,用精准又富有激情的手势诠释舞蹈精髓时,无数观众忽然发现,拉丁舞不只是舞台上的华丽表演,更是塑造体态、释放情绪的绝佳途径。小区里跳广场舞的阿姨开始模仿他的基本步,中学生都对着视频纠正站姿。这种由专业魅力引发的模仿潮,恰恰说明体育具有改变生活的力量。它不像健身房的私教课那样带着功利性,而是以一种“美”的姿态让人主动靠近,在旋转跳跃间收获健康与自信。
有人说世运会的松弛感消解了竞技体育的严肃性,其实不然。在定向越野选手手持地图精准计算路线的专注里,在武术运动员每一个招式的力与美的平衡中,我们依然能看到对卓越的追求。只是这种追求不再被金牌绑架,而是融入了更多元的价值维度。就像社区篮球赛里,孩子们不会因为输球哭闹,反而会为对手的精彩进球鼓掌;公园里的太极拳爱好者,不为比赛名次,只为在一招一式中感受身心合一。这些场景与世运会一脉相承,都在诉说同一个道理:体育的终极意义,是让人在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的互动中,找到最舒服的存在状态。
奥运会让我们看到人类突破极限的可能,世运会则让我们找回体育最初的模样。当非遗龙舟的鼓声与城市天际线交相辉映,当拔河绳的震颤传递着集体的力量,当拉丁舞步的节奏唤醒身体的觉知,我们终于明白体育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圣殿,而是遍布生活角落的花园。它可以是赛场上的奋力一搏,也可以是街角的即兴投篮;可以是专业裁判的精准裁决,也可以是广场舞队的随性摇摆。
成都世运会像一面镜子,照见了体育最动人的模样。它让强者有逐梦的舞台,让普通人有参与的空间;让竞技有严肃的底色,让生活有运动的亮色。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这样的体育盛会提醒我们,偶尔放慢脚步,和邻居来场趣味拔河,跟朋友跳支笨拙的拉丁舞,或许比盯着奖牌榜更能体会运动的真谛。
竞技的枝叶向上生长,而人文的根系深扎大地。在成都世运会,我们看到了体育回归人的初心——不是成为冠军,而是成为更舒展的自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