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树“芭蕾舞者”亮相在即,31个关节自由度挑战人类灵活性极限
发布时间:2025-08-24 18:34:17 浏览量:1
从春晚扭秧歌到踮起脚尖跳芭蕾,宇树科技的新一代人形机器人仅用了半年时间。这场机器人技术的“优雅蜕变”,预示着通用机器人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2025年8月19日,宇树科技发布了一张预热海报,一款名为“芭蕾舞者”的人形机器人以优雅姿态出现在公众视野。宽肩窄腰、体形纤长的机器人正踮起脚尖,仿佛即将翩翩起舞。
这款机器人最引人注目的是其31个关节自由度的设计,这是宇树科技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前所未有的技术高度。
2025年春晚,宇树科技的H1机器人以转手绢、飞手绢的灵活表现圈粉无数。这些机器人准确跟随节奏扭秧歌的场景,让观众惊叹于中国机器人技术的进步。
当时那些机器人已经展现出惊人的运动能力,但与即将面世的“芭蕾舞者”相比,仍有明显差距。仅仅半年时间,宇树科技就将机器人自由度从26个提升到了31个。
对于“芭蕾舞者”的31个关节自由度分布情况,机器人专家、上海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主任郭帅教授预测了“6×2+3+7×2+2”的分布模式,分别对应腿、腰、臂、颈。
这种设计显著增加了手臂和腰部的自由度数量,将大大提高机器人上肢的运动能力。腰部的3个自由度是关键突破,使机器人能够实现更自然的躯干运动。
手指关节的可能增加,意味着机器人或许能够执行更精细的任务,如拧瓶盖、捡硬币等需要精密操作的动作。
成年人类通常拥有约260个关节,机器人要实现与人完全相同的灵活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关键并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如何优化分布这些自由度。
郭帅教授指出:“关节自由度的增加确实提升了机器人的灵活性,但过多的自由度也会带来成本和控制难度的增加。”如何在功能性与复杂性之间找到最佳平衡,是设计人形机器人的一大挑战。
宇树科技的“芭蕾舞者”在这方面的设计可谓巧妙,既确保了灵活性,又不至于过于复杂。其180厘米的身高设计也体现了仿生学理念,让机器人拥有更接近人类的形态和运动能力。
基于31个关节自由度的设计,“芭蕾舞者”确实有望在2026年春节奉献一场更高质量的舞蹈表演。芭蕾舞作为一种高难度的艺术形式,对机器人的平衡能力、关节灵活性和动作精度都提出了极高要求。
从技术角度看,腰部自由度的增加使机器人能够完成更优美的舞姿变换。手臂的自由度提升则让上肢动作更加流畅自然。
然而,真正的挑战可能在于如何让机器人舞蹈不仅技术精准,还要富有艺术表现力——这也是衡量舞蹈质量的重要标准。
郭帅教授认为,“芭蕾舞者”的出现,将使机器人逐步走向“通用化”。这意味着机器人不再仅仅局限于特定的任务,而是能够胜任更多样化的工作。
在服务领域,这款机器人有望在商场、机场等公共场所提供导引、咨询服务。在医疗环境中,它可以协助医护人员进行手术、康复训练等任务。家庭陪伴则是另一个重要应用场景,机器人可以提供家务、陪伴等服务。
这些多样化应用场景的实现,正体现了机器人技术向“通用化”发展的趋势。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宇树科技坚实的资本支持。2025年7月18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宇树科技已开启上市辅导,由中信证券担任辅导机构。
辅导工作安排显示,2025年8月至9月,中信证券将督促公司形成明确的业务发展目标和未来发展计划。2025年10月至12月,将对公司是否达到发行上市条件进行综合评估。
股权结构方面,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王兴兴直接持有公司23.8216%股权,并通过其他方式合计控制公司34.7630%股权。2025年6月,宇树科技完成了C轮融资,投前估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王兴兴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透露,宇树科技年度营收已超10亿元人民币。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自2020年以来每年都保持盈利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