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国家级非遗项目杨家庄永音法鼓“敲”进现代舞台,跨界合作焕新声

发布时间:2025-08-26 17:35:20  浏览量:1

8月23日至24日,“津城和声计划”合唱专场音乐会在河西区文化馆举行。国家级非遗项目杨家庄永音法鼓首次走进沉浸式剧场——河西区文化馆与浅语室内合唱团以“非遗+合唱”的形式,将法鼓的传统音乐元素融入经典合唱作品《诗经·小雅·鹿鸣》之中。

音乐会现场,杨家庄永音法鼓代表性传承人吴漾带领海河中学于子轶、上海道小学葛瑞涵、梧桐小学王伽屹与王凯墨等学生,手持鼓、钹、铙、铛、镲等传统“出会”乐器,与浅语室内合唱团同台演出。传统诗韵与非遗鼓点碰撞出独特艺术火花,令人耳目一新。

从灵感迸发到舞台呈现,是一场反复推敲与精心打磨的历程。这场创新实践的背后,是传承人与青年艺术团队的双向奔赴。多年来,吴漾始终深耕于永音法鼓的传承与创新,不仅系统整理曲牌、完善演奏技法,还悉心培养众多小学员,使古老技艺得以薪火相传。“法鼓不仅是出会表演时的传统音乐,更是承载深厚情感的津门交响乐。”吴漾这样定义他所坚守的艺术。正是基于这一理念,作为杨家庄永音法鼓的保护单位,河西区文化馆积极探索非遗创新传承形式,携手社会力量开展合作,与浅语室内合唱团迅速达成共识,努力推进这一跨界尝试。

筹备初期,河西区文化馆非遗部工作人员与浅语合唱学院运营总监孟庆涛、青年指挥暨驻团编曲郑童心一道,与吴漾展开深入的面对面交流,细致了解非遗项目内涵;现场观摩法鼓技艺,钻研曲牌结构与鼓点节奏。从探讨法鼓节奏与合唱和声的适配性,到研究如何以鼓点呼应作品意境,团队对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最终实现了传统艺术与现代舞台的无缝衔接。浅语合唱学院签约指挥郑童心感慨道:“当法鼓的‘刚’遇见合唱的‘柔’,我们才真正体会到非遗跨界的魅力——它不是简单的形式叠加,而是两种艺术生命的彼此成就。”

未来,河西区文化馆将继续探索非遗的多元呈现方式,推动传统艺术融入现代审美、走进日常生活,吸引更多人了解、热爱并主动传承,使其真正成为跳动在城市血脉中的文化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