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燃!青山“小鼓手”敲亮湖北“小百花”,非遗从校园舞台惊艳出圈

发布时间:2025-08-26 17:31:51  浏览量:1

从校园课堂到专业舞台

从传统曲艺到时代新声

一群青山孩子

用铿锵鼓点敲开省级艺术展演大门

8月24日上午,2025年第二届湖北“小百花”少儿曲艺展演在湖北广电传媒大厦隆重举行。在这场代表全省少儿曲艺最高水平的舞台上, 青山区新沟桥小学凭借其独具特色的湖北大鼓《少年善韵——爱心行动》成功入围,向全省观众展现传统曲艺的魅力与青山少年风采。

非遗进校园,大鼓成“顶流”

湖北大鼓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在田间巷口传唱百年,而今却在青山区新沟桥小学的课堂里焕发新生。“低年级萌新练鼓点,高年级孩子学唱腔——在我们学校,湖北大鼓可不是‘老古董’,而是最受欢迎的社团课!”新沟桥小学党支部书记刘始安介绍,学校将湖北大鼓纳入校本课程体系,特邀非遗传承人黄翠红老师驻校授课,从历史渊源、鼓板技巧到方言唱腔,系统打造“历史+鼓技+唱腔”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形成了“非遗传承+思政铸魂+实践育人”的特色育人路径。

校园到省台,惊艳“小百花”

“节奏不能乱,眼神要有光,咱们代表的是青山伢的形象!”排练教室里,小演员们汗水湿透衣背,鼓声却越发铿锵整齐。指导老师王俊兰激动地说,“今年的‘小百花’少儿曲艺展演竞争异常激烈。展演自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10个市州的178件报名作品,最终只有16个节目脱颖而出。从区级选拔到市级推荐,再到省级入围,每一步都凝聚着孩子们的努力和汗水。”

湖北广电传媒大厦的演播厅里,这群10后“鼓王”手持云板鼓槌,用原汁原味的黄陂方言,将创编的湖北大鼓《少年善韵——爱心行动》演绎得荡气回肠。鼓板交织间,一段新时代少年奉献、友爱、互助的暖心故事鲜活铺展,这场融合传统非遗与现代公益的视听盛宴,成为展演现场最动人的“青山风景”。湖北大鼓青年表演艺术家徐宁赞叹道:“孩子们的黄陂话地道,唱腔有板有眼,像新沟桥小学这样用黄陂话讲述市井故事的作品,就是‘最好的文化自信教育’”。

这场演出的影响力远超剧场空间。据统计,直播观看量突破1万多人次,网友纷纷刷屏:“这群青山伢用鼓点传递正能量,了不得!”

一校一品,一校多品

青山结硕果

从“湖北大鼓进课堂”到“鼓上善韵上舞台”,新沟桥小学的探索恰是青山教育的缩影:以非遗为笔,绘就“文化自信+德育实践”的成长图谱。作为青山区素质教育试点校,此次展演是新沟桥小学“五育融合”教育成果的集中体现。学校通过“春菜三部曲”劳动课程、东湖创客空间等特色项目,构建起“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的立体育人网络。

近年来,青山区始终将“传统文化传承”作为打造教育品牌的核心抓手,通过构建“区域统筹+学校特色”的美育体系,推动辖区学校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教育格局。青山区体艺卫指导中心李莎介绍,通过资源整合、开发校本课程、搭建展演平台,让非遗文化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如今,像新沟桥小学湖北大鼓这样的“非遗传承特色项目”,在青山区已全面铺开,红钢城小学的版画、吉林街小学的扎染、桥头小学的舞狮、钢都小学的汉绣、钢花小学的葫芦丝、钢城一小的汉剧、钢城四小的剪纸、白玉山中学的布贴画、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的汉绣……通过这些非遗文化传承项目,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更让非遗文化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生力量,让古老的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未来

青山教育将继续深耕

“一校一品 一校多品”

特色发展之路

以艺术之美赋能成长

以文化之力塑造未来

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

绽放生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