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台舞步到央视镜头 超小厨的米线江湖与流量兵法
发布时间:2025-08-20 05:55:32 浏览量:1
灶台舞步到央视镜头 超小厨的米线江湖与流量兵法
刷到央视镜头里热气腾腾的米线店时,许多人愣住了——那个曾经围着灶台转的“超小厨”,如今已是三家门店的“超老板”。账号清空、内容转型、实体扩张,每一步都像往滚油里泼冷水,炸得噼啪作响。
二十万粉丝的旧账号,一夜归零。
骂声涌进评论区,他半句没回。转身把跳舞视频剪进新号“超小厨夫妇”,段子穿插米线花絮。观众笑着点完赞,顺手记住了达州街角的门店地址。流量从教学变成陪伴,锅铲声淹没在笑声里。
四家店不是赌出来的。
第一家店试水时,后厨架着手机拍备料。有人留言:“肉臊分量比视频少!”他立刻调整镜头角度——肉堆得冒尖,红油漫过碗沿。第二家店开业前,侄女寒假来帮忙。结工资时塞了3700元底薪,再加2000元红包:“毕业别做收银员,你该飞更远”。人情和规矩,在账本里撞出火星。
央视镜头扫过操作台,暗藏玄机。
汤底克数标准化、打包袋印LOGO、碗型统一直径——这套流程背后,是当地中小企业补贴的落地。政策东风刮到灶边,他一把接住:水电减免填进成本,创业贷款扩了店面。摄像机拍到的“偶然”,全是步步为营的伏笔。
转型的刀工早被前辈验证过。
潘见管理200人厨房时,让海南师傅炒海南货,胶东厨师炖胶东鲜。地域专长化作招牌,正如超老板把跳舞笑料熬成品牌记忆。邓正波从洗碗工到非遗传承人,冻疮手练出切天冬的刀法——手艺人的跃迁,从来是七分墩子功夫,三分风口借势。
如今再看“超小厨夫妇”的搞笑视频:
主妇杨翠花颠勺时突然跳起华尔兹,背景音飘过一句:“米线好了先吃,凉了伤胃!”流量在变,但滚烫的诚意始终沉在碗底——这或许比央视镜头更值得被看见。
锅还是那口锅。火却越烧越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