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畔,“男鹅”起舞!
发布时间:2025-08-27 16:04:55 浏览量:1
8月25日下午,一群“男鹅”现身黄浦江畔的游轮上,他们画着标志性妆容,身着极具代表性的天鹅羽翼裤装优雅起舞,将英伦戏剧风情与上海城市亮丽风景线完美融合。他们是马修·伯恩巅峰之作《天鹅湖》中的舞者们。
自1995年首演以来,马修·伯恩《天鹅湖》作为现代芭蕾舞界的里程碑之作席卷全球,荣获40余项国际大奖,被誉为“重新定义芭蕾的巅峰之作”。曾在2014年和2019年两度来到上海文化广场的“男版天鹅湖”,阔别六年,将于8月27日至31日再次震撼回归。
英国鬼才编舞巅峰代表作
三十年前,当男性天鹅在舞台上翻飞起舞,颠覆想象的舞蹈语言与极具冲击力的戏剧表现相互交织,给予世人非常震撼的体验。
1995年11月9日,马修·伯恩的《天鹅湖》于伦敦萨德勒之井剧院首演。它是伦敦西区和百老汇上演时间最长的芭蕾舞剧。故事基于俄罗斯浪漫经典芭蕾《天鹅湖》改编而成,沿用了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和情节梗概,马修·伯恩版本的改编最为知名之处在于将传统的女性天鹅角色改由男性舞者演绎,因此业内人士也常简称它为“男版天鹅湖”。
“每个人都知道《天鹅湖》,它也有非常多经典的版本,但是‘男鹅’是难得一见的突破,刚问世时是一项石破天惊的壮举。”扮演“头鹅”的罗里·麦克劳德坦言,角色极具挑战性,“天鹅刚开始非常凶猛,但是面对王子时又很善良。而且我除了扮演天鹅外,还要饰演陌生人的角色,有很多大跳的动作,需要懂得运用肢体讲故事。”
“王子”一角的难度也不小。斯蒂芬·穆雷表示,王子几乎是在舞台上从第一秒待到最后,对舞者的体力是种考验。而里·昂德拉科-莱特则认为,王子是故事中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人物,“他恋爱、失恋,然后变得疯狂,遇到过很多挫折,每次在舞台上都有种情绪被‘榨干’的感觉。”
问世三十年来,马修·伯恩版《天鹅湖》不仅是现代芭蕾舞界里程碑式的作品,更对芭蕾产业、现场演出、流行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当今许多顶尖演员正是受到马修·伯恩版《天鹅湖》的启发而踏上舞蹈之路。而这种传承精神也早已深深植根于新历险舞团的体系中。通过设立“天鹅学院”,舞团专注于培养那些在其音乐学院项目和年度海选中被发掘出的舞者人才——其中的许多人此前并未将舞蹈作为职业发展方向。迄今已有30余名“天鹅学院”毕业生在舞团登台演出。而本轮演出的最新一批“天鹅”舞者中,多数正是通过该项目获得了启蒙与成长。
“皇冠上的明珠”重返上海
“《天鹅湖》的每次重演都标志着一段特别旅程的开始——无论是对舞者的个人发展还是对观众的意义而言,”马修·伯恩曾这样说道。
2014年,马修·伯恩携男版《天鹅湖》首次登陆上海文化广场,连演13场,创下海外舞剧在中国舞台的连演纪录,至今未被超越。2016及2018年,这位英国鬼才编舞又携经典巨作《睡美人》《灰姑娘》而来,铸造出比童话更为神秘的世界,赋予了芭蕾艺术全新的生命力。2019年,男版《天鹅湖》再度回归,以颠覆性的改编,带给观众的惊艳与惊喜依旧历历在目。2024年,马修·伯恩携最新力作《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五次回归上海文化广场,让观众看到诠释经典的另一种可能。
提及对于马修·伯恩舞剧品牌长达十年的专注深耕,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费元洪直言这份缘分开始于《天鹅湖》:“男版《天鹅湖》在上海文化广场的舞台上横空出世,马修·伯恩便声名鹊起,他的每一部舞剧都延续了同一个创作理念——沿袭经典音乐,颠覆传统故事,彰显当代审美与价值观。马修·伯恩为世界舞蹈界注入了全新的动力和视角。”
马修·伯恩同样表达了与文化广场多年合作的珍惜和回归上海的激动心情:“本轮演出是新历险舞团第三次来到上海演出柴可夫斯基的传奇剧目《天鹅湖》。继2024年《罗密欧与朱丽叶》之后,我们非常高兴能够带着这部‘皇冠上的明珠’重返上海文化广场。”
在《天鹅湖》三十周年复排筹备之际,天鹅即将再度在上海展翅,“每一次启程都让人心潮澎湃,因为它又将为更多观众带来亲身体验这部作品的机会。”
记者 / 刘艺
编辑 / 孙超慧 李伽钵
图片 / 上海文化广场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