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舞者罗天携“乌鸦”惊艳《孔雀》: 以“川味”表达舞出时代高度与城市温度
发布时间:2025-08-27 19:27:46 浏览量:1
近日,杨丽萍经典舞剧《孔雀》在四川大剧院连演四场。聚光灯下,一只颠覆传统的“乌鸦”引发全场沸腾——它狡黠、痴狂,却又透着令人心碎的孤独。其扮演者正是青年舞蹈家、成都市文联全委会委员、成都市舞蹈家协会主席团委员罗天。作为成都市文联“中青年文艺家创作扶持计划”的文艺支持对象,罗天用专业艺术呈现成都发展温度,以高品质创作表达时代情感,更通过与杨丽萍团队的深度合作,以充满“川味儿”的艺术表达,让这部现象级舞剧烙下鲜明的成都印记。
“川味”呈现
泼辣幽默淬炼“反派”
“乌鸦爱的是‘美’,而成都人骨子里对美的热烈追求,就是我塑造角色的底色!”罗天在接受封面新闻专访时坦言。作为土生土长的四川人,他将川人的松弛感与幽默感注入角色:谢幕时手持小镜子的标志性动作,暗合四川人“天生乐天”的生活哲学;乌鸦羽毛炸裂时的戏剧张力,恰似川人“敢爱敢恨”的鲜活个性。这份本土特质与“乌鸦”追寻美的鲜活个性高度契合。罗天解读道:“就像咱们成都人的性格,自带一种灵动的幽默感,这种特质让角色更接地气,也更能打动家乡观众。”
杨丽萍特意为罗天设计镜中“寻美”桥段,传递深层寓意:“乌鸦的黑色本是神秘高贵的,正如每个普通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罗天借角色向家乡告白:“成都观众的热情能排第一!他们的掌声让我热泪盈眶。”
文艺担当
从成都舞台到国际IP的破圈之路
作为成都市文联“中青年文艺家创作扶持计划”的文艺人才,罗天在《孔雀》中的卓越表现,正是成都文艺力量蓬勃向上、追求卓越的生动缩影。在成都市文联和市舞蹈家协会的支持下,罗天获得了丰富的创作资源和跨界合作机会,得以将深厚的汉唐舞功底与系统的戏剧理论完美融合,甚至自费前往东南亚实地观察乌鸦生态,只为在舞台上呈现更具哲学深度的艺术表达。
通过短视频平台,罗天还创造了超过10亿次的浏览记录,成功将“成都舞者”的标签推向国际舞台。有网友感叹:“从未想过一个舞剧角色能让人如此共情!”
温度表达
让角色生长在成都的土壤里
舞台上,罗天赋予“乌鸦”独特的灵魂——它痴迷的并非孔雀本身,而是对“美”的纯粹追求。“这就像成都人骨子里懂得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小确幸’”罗天阐释道,“我想通过这个角色告诉观众,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光芒。”这种将地域文化基因融入艺术创作的表达,让“乌鸦”成为传递成都人文温度的鲜活载体。
舞台下,罗天坚守“用真心换真心”的创作信条。“杨丽萍老师期待我每天都有新感觉,而我自己也拒绝重复。因为每天的观众都是全新的,他们全情投入了宝贵的时间,我必须用同样鲜活的生命力去回应,才对得起这份深情。”这种对艺术极致、日日常新的追求,生动诠释了成都文艺“守正创新 破浪前行”的精神内核。当谢幕时四川方言喊出的“好美哦”响彻剧场,当年轻观众因“乌鸦”走进舞剧场域——艺术与城市、与时代的对话已然达成。
成都高度
文艺沃土培育“现象级”文化样本
从《孔雀》巡演数据可见成都文化辐射力:罗天版“乌鸦”单月短视频浏览超3000万,成都站演出票连续四场售罄。从舞台上的“川味儿”到幕后的艺术传播者,罗天的成长轨迹,正是成都文艺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作为成都市文联中青年文艺家创作扶持的文艺人才,他在成都市文联、市舞蹈家协会的支持下,从舞台表演、教学实践到艺术传播全面深耕。“市舞协为我们搭建了交流平台,无论是艺术研讨还是跨界合作,都让我能更专注地打磨作品。”罗天坦言,艺术的真谛藏在对生活的凝视中——正如成都这座城,于烟火气里淬炼出直抵人心的艺术高度。
成都市文联副主席、成都市舞协主席苏冬梅表示:“罗天的成功证明,成都不缺顶尖艺术人才,更不缺滋养创造力的土壤。我们将继续深化‘创作扶持+市场赋能’机制,让本土文艺力量在国际舞台讲好成都故事。”
在成都市文联系统性的人才扶持机制滋养下,一批如罗天般优秀的中青年文艺家正茁壮成长。他们以精湛的专业素养诠释城市精神,用深情的艺术创作回应时代脉搏。正如罗天为“乌鸦”写下的内心独白——“用黑色翅膀飞得更高”,成都的文艺力量也必将承载着这份担当与梦想,在更广阔的时代舞台上振翅翱翔,绽放出愈加璀璨夺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