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一块健身场大家都来抢

发布时间:2025-08-28 08:00:00  浏览量:2

上林苑小区健身场地,雨水过后,器械和桌椅都有点潮湿,但玩扑克的老人们已经等不及,张罗着擦干桌椅积水。

在老旧小区,有限的健身场地除了承载健身功能,还兼具娱乐、休闲等属性。老中青少人群都对这有限场地有需求,他们希望社区配备空间充足、设施完备的场地。同时,健身场地还因噪音等问题,容易与周边居民产生纠纷。在社区里,围绕健身场地都存在哪些纷争?有没有解开纷争的方法?

有人想打牌 有人要跑步 有人在晾晒

交道口街道市民活动中心户外文化广场,功能区隔明晰,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上林苑小区健身器材已超过8年的安全使用年限

上林苑小区的健身器材已经老旧

上林苑小区建成已经超过20年,小区里的健身器材更新时间大多数在2014年,而器材上印着的安全使用年限是8年。有些器材已经明显老旧,漆面斑驳、棉绳损坏。老人们在器材边的桌椅玩牌、下棋,孩子们则跑出小区侧门,奔向隔壁一处新建公园,那里有全新的儿童游乐设施和健身器材。

交东社区B区有块健身场地,有居民将洗好的床单晾晒在健身器材上。地处城市核心区的交东社区,空间宝贵,这块健身场地来之不易。几个小朋友相约在此玩耍,“我们都在这儿集合,然后商量去哪玩。”有小朋友说,爸妈和老人也会在空闲的时候到这儿来稍微活动一下。晾晒的床单,让可活动的健身器材变少了。

今年5月,一篇题为《居民视角下老旧小区体育健身设施更新问题与优化策略研究》的论文(以下简称《研究》)发表。作者通过梳理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中老旧小区健身设施相关留言,理清老旧小区居民对健身设施更新的关注重点、核心需求与问题反馈。其中,规划建设、使用管理、噪音扰民、开放运营、维护更新成为留言中居民最关注的五大主题词。

关于“管理”,居民留言集中在“占用”“停车场”“安全隐患”“垃圾”等关键词。其中,就有留言提到健身场地晾晒衣服的问题。关于“维护”,居民留言集中在“坏了”“破损”“翻修”“尽快”等关键词。

离交东社区B区健身场地不远,5号楼与7号楼之间,有一块小广场,有大爷绕着广场默不作声地慢跑。此前,这里聚集着不少锻炼的人群,因为相互之间没什么区隔,容易产生干扰和矛盾。临近楼栋的居民,还对广场锻炼的扰民问题颇有微词。后来,社区对小广场进行了整改,还对健身场地进行了更新维护。“现在大部分人都去C区那边了,那边场地更大。”顺着大爷的指引,记者在C区找到一块面积较大的交道口街道市民活动中心户外文化广场。这里不但距离居民楼较远,而且因为树木茂密,也把扰民因素进一步降低。

孩子们扔着沙包,中年人玩着乒乓球,老年人在健身器材上一边舒缓运动一边看着孩子。场地区隔比较明显,各类活动人群基本互不打扰。“咱这附近比较拥挤。”有大爷锁住眉头想了想,“要说附近的公园,还真比较远了,最近的可能是地坛,小区里有这块地方,不错了。”

打球、跳舞,噪音扰民矛盾多

玉春园在广场舞活动区域安装了隔音顶棚和隔音墙,降低噪音影响

玉春园的定向音响,也能降低噪音影响

在高科技设备帮助下,玉春园的分贝数值明显下降

“只要有人打球,我就能听到声音。”望京西园四区414号楼的居民告诉记者,平时还好,到了周末想睡个懒觉,一大早打羽毛球、跳广场舞的动静,让自己很难受。

望京西园四区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末,小区中央有一个小广场,是平时居民很热衷的健身休闲场地。广场一角,有两块露天羽毛球场,虽然没有网,但羽毛球爱好者每天早晨和傍晚,会自带球网到此打球。414号楼最近的单元,距离羽毛球场只有10米左右。

记者发现,即便是天降小雨,羽毛球爱好者也冒雨运动,雨势加大,才收拾器材离开。运动健身与噪音扰民的矛盾,集中在这块小小的球场和近在咫尺的414号楼。

为了缓解矛盾,社区也进行了调解。今年3月,社区公众号还以“拒绝噪音、共创宁静家园”为题发布了宣传文章。羽毛球场的休息长椅边,物业安装了温馨提示牌:“羽球轻舞、文明相伴,安静是最美的和声;安静打球、文明同行,让羽球场地更温馨。”不过不知何故,这个新安装不久的提示牌表面,已经布满了明显划痕。

《研究》中提到健身设施,“噪音”留言与“扰民”“声音”“分贝”“影响休息”联系紧密,与“晚上”“时间”“距离”“居民楼”等联系也较为紧密。“噪音”的来源指向“打球”“跳舞”“广场舞”等。

健身场地与噪音扰民的矛盾,有些甚至闹上了电视台。通州区玉春园公园,被周边几个小区包裹在中间。2022年,公园改造为全龄友好公园,儿童游乐、运动休闲空间充足,很好地解决了周边老旧小区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公园内不同区域分布着几个小广场,很适合开展踢毽子、跳绳等运动。同时,小广场还给喜欢广场舞的人群提供了场地。附近老旧小区的居民们很喜欢这个全龄友好的玉春园。但是,随着公园人气越来越旺,夜间噪音,开始对临近楼宇的居民造成影响。

2024年夏天,玉春园的噪音问题引起了媒体关注,电视台甚至做了一期专题节目。如今,玉春园已经针对噪音扰民完成了改造。记者看到,广场舞活动区域安装了隔音顶棚、定向音响。在公园其他区域活动时,广场舞的音乐声听起来不明显。而且,公园还安装了数个噪声在线监测仪。记者下午走访时,在公园里开展各项健身娱乐活动的人数不少,但几个监测仪显示噪音在52到55分贝之间。而在改造之前,公园里的夜间噪音监测达到85分贝以上。

外延、内嵌,挖空心思拓空间

交东社区里的交道口街道市民活动中心提供免费乒乓球场地

和很多小区类似,泰河园一里健身场地与小区同期落成。这几天,器械也因为降雨积水而无法正常使用,只有棋牌爱好者在利用场地桌椅。“我一直希望小区里能有新的健身场地。”有居民说,“一里二区北边那个小公园就特别好。”

居民说的新建公园,利用了街角空地,不但拥有能记录运动数据的高科技器械,还专门为棋牌爱好者准备了宽大桌椅,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研究》中提到居民们比较关心“新建”“改造”“增加”“安装”“开放”等关键词。2023年7月,时任北京市体育局局长赵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解决老旧小区健身场地不足的主要思路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通过老旧小区改造的过程,挖掘城市改造的“金角银边”,能上场地的上场地,能上设施的上设施;另一个思路是协同健身模式,在实在缺乏场地小区的临近空间,寻找能够满足健身设施需求的场地加以建设。

和平里社区十区,属于典型的老旧小区。小区内空间紧张,有限的可利用空间被停车等需求占据。相邻的八区还存在简易楼,空间配套上更加局促。不过,在临近的和平里东街有一块宝贵的口袋公园,利用城市绿道安放了健身器材、科普长廊,很多附近的居民可以到此健身休闲。而且口袋公园北侧,还有一块远近闻名的乒乓球健身园,不仅吸引乒乓球爱好者,甚至连世界冠军都曾慕名而来。“就这块儿,很多人愿意来。”有大妈指着围挡起来的区域说,“现在翻新呢,估计很快就弄好了。”

记者走访时还发现,有很多街道将文体设施嵌入到社区内,给居民营造了更多免费的活动空间。交东社区里就有交道口街道市民活动中心,其5楼的文体活动室,每天9时到21时,提供乒乓球等活动场地。

朝阳无限·芳菁苑小区内,有一栋楼是八里庄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其中包括免费的羽毛球场地。“对,我看见网上有人晒了,小区里就有免费羽毛球场,太幸福了。”有居民告诉记者,她打算立刻去打卡。

本报记者 孙毅 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