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重庆秀山:傩狮舞动花灯俏,非遗活水润乡村

发布时间:2025-08-29 16:20:30  浏览量:1

“咚——咚咚——”激越的鼓点声中,一头威猛的傩狮纵身跃起,口衔祥瑞,在方桌搭起的高台上辗转腾挪,时而威武雄壮,时而憨态可掬,人群中爆发出阵阵喝彩,孩子们踮起脚尖,目不转睛地盯着这神秘而又精彩的表演。在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中平乡地岑村国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院坝上,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傩狮表演正在精彩上演。

“这是我们乡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平傩狮,过去只有过年才看得到,现在不一样咯,节日里不时就来村里演,年轻人也跟着学,我心里高兴!”七十多岁的代爷爷脸上满是自豪。

中平乡历史悠久,拥有傩狮、花灯等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时代变迁,这些珍贵的老技艺一度面临“无人问津”的窘境。如何让非遗传承起来、“火”起来,成为乡里重点探索的课题。

非遗进村,老技艺有了新舞台

“傩狮要舞出神韵,每个动作都承载着祖辈的祈愿。”正在中平乡中心校教授小朋友傩狮技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伍松松抚摸着威武的狮头说,中平乡是秀山傩戏文化的重要保存地,傩狮表演作为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一度面临传承困境。近年来,乡里通过扶持传承人、组建表演队伍等措施,让这一古老艺术重焕生机。

5年级的吴俊宇小朋友说:“我觉得舞傩狮很好玩,老师教了后下午放学我都会练习一下舞步呢。”

“非遗不能只躺在博物馆里,更要融入现代生活,特别是回到它生长的乡土中去。”中平乡乡长张勤群介绍,近年来,乡里大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村庄、进校园、进节庆,让村民不仅是观众,更成为参与者和传承者。

节庆搭台,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

端午佳节,成为中平乡展示非遗成果的大舞台。除了包粽子大赛,投壶、掰手腕、拔河等活动也吸引众多村民参与。“以前过节就是吃个粽子,现在活动丰富多彩,孩子们都能接触到传统文化。”带着孩子来参加活动的村民杨翠芬说。

乡新时代文明中心负责人何涛告诉笔者,在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乡里都会策划主题非遗活动:“不仅是展示,更重要的是让老百姓亲手体验。比如端午组织做香囊,中秋做月饼,春节写春联、剪窗花。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传承。”

活态传承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姐妹们,线要从这里细细地缝过去,花瓣才能立体……”在八排村村委会活动室,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琴正在指导十几位妇女学习苗绣。从最初的简单模仿到如今独立创作,学员王大姐进步飞快:“以前觉得苗绣是老古董,现在越学越有意思!自己做的苗绣发夹,娃娃都喜欢得不得了。”

中平乡现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个,组建了花灯队、傩狮队等多支村级文化队伍,今年已开展传习培训参与群众达200余人次。

“我们正在探索‘非遗+研学’的发展模式,让青少年能够在游玩中学习、在实践中传承,亲手触摸到古老技艺的温度,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重量,同时也促进群众增收。”副乡长张莉表示。

夕阳西下,秀山花灯的代表性传承人彭伟勤带领着学员们舞动折扇,翩翩起舞,舞步轻盈,映照着村民们自信的笑容。古老技艺的生命力,正在这片土地上蓬勃绽放。

通讯员 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