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的“钢轨舞者”:50℃高温下的连结员答卷
发布时间:2025-09-04 17:01:06 浏览量:1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章培蕾 庄卫东
8月27日,永康最高气温38度。浙江交通集团永康东站集装箱装卸线一片忙碌景象,这条承载着海铁班列运输使命的“主动脉”,在烈日下泛着刺眼的光,空气里的热浪仿佛能将人融化。而在这片没有遮挡的“炙烤区”里,永康东站调车连结员们的身影,正与高温较劲,用汗水守护着每一趟班列的顺畅通行。
“今天两列海铁班列等着装货,股道得赶紧腾出来,晚一分钟都可能耽误集装箱出海!”上午8点,连结员张强接过调车作业通知单及相关工作布置后,携带好设备备品,便钻进了站场。
这位来自辽宁铁岭的98年小伙儿,2020年入职后便与铁路结下了不解之缘。入职几年来,他对这条股道再熟悉不过,比其他线路长200米,一头连着海铁班列编组区,一头通着货场,每天的车流密度是全站最高的。
上午10点,张强登上集装箱车,金属车梯扶手晒得滚烫,戴两层手套都能感觉到烫。张强脚下稳稳踩上车梯,动作麻利,摘风管、拧手闸、检查车钩……不过5分钟,深蓝色的工作服就被汗水彻底浸透,后背的汗渍顺着衣摆往下滴,砸在滚烫的钢轨上,很快没了踪迹。
对张强来说,每日100多钩的作业量早已是常态,他日均徒步超2万步,鞋底不知被高温烫软过多少次。“热辣滚烫”的白班,每一次折返都伴随着体力的透支,可他从未停下脚步。
下午2点,高温依旧肆虐,股道的热浪更显凶猛。27岁的李响蹲在股道旁,鼻尖几乎贴到钢轨,目光紧紧盯着防溜铁鞋,手指轻轻推了推铁鞋,确认它牢牢卡紧在钢轨缝隙里——这是他当天在铁路线路第23次检查防溜措施。
作为铁路调车作业车辆防溜器具,“铁鞋”设置差半厘米没卡紧,防溜措施未到位,都可能出大问题。”李响的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认真。检查时,他戴好加厚手套,避免触碰到高温金属物时被烫伤:“这会儿车体表面可能有60℃,肯定烫手啊。”
李响掏出调单记录仪对着车号拍照,逐字与作业单核对;又蹲下身,将耳朵贴在风管上,仔细辨别有无漏风的细微声响。阳光直射在他的背上,汗水顺着脖颈流进衣领,工装裤的裤脚被汗水浸得沉甸甸的,一拧就能滴出水来。
下午3点半,李响在完成了一批14钩作业,累计步行已超2万步,高温天的这段路格外漫长。途经道岔时,他特意放慢脚步,先弯腰确认信号机显示正确,再通过对讲机指挥调车机缓慢推进。待车列停妥后,进档、摘管、提勾、出档,动作一气呵成。
傍晚5点,当最后一辆车稳稳停在股道指定位置,李响才用汗水湿透的袖子擦了擦汗。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背上,为那片湿透的工装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晖。这一天,他完成了7批作业100余钩作业,行走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每一个动作都透着较真——那是他对“安全”二字最朴素的坚守,也是高温里最动人的担当。
张强和李响的身影穿梭在股道间,日复一日在高温里坚守,用步步精准的操作、钩钩稳妥的作业,守护着海铁联运的“大动脉”。更在这片灼热的土地上,书写着属于铁路人的“热血”答卷。
夕阳西下时,第一列海铁班列缓缓驶离,车轮与钢轨摩擦的轰鸣声中,张强站在股道旁,望着列车远去的方向,抹了把脸上的汗。此刻,他的笑容里没有疲惫,只有满满的踏实——那是用汗水换回来的“出海速度”。
图据受访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