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鼓乐为媒,文脉相融!潮台交流活动奏响两岸“同心曲”

发布时间:2025-09-05 11:28:45  浏览量:1

中国台湾网9月5日讯 8月29日至31日,为期三天的“姐妹山?潮台情”畲族文化体验之旅之潮台鼓乐交流活动在潮州举办。由34名成员组成的台湾鼓乐交流团跨越海峡,以鼓乐为纽带,沉浸式体验潮州非遗、历史与民俗风情,在技艺切磋与文化共鸣中深化两岸认同,为两岸文化交融与情谊延续写下生动注脚。

活动合影。(中国台湾网发)

文化体验:指尖触碰间的“根脉共鸣”

8月29日,台湾交流团走进古城惟滨壶艺工作室,近距离观摩潮州手拉壶制作工艺,并亲手体验拉坯、塑形,感受传统制壶技艺的匠心。旋转的转盘不仅拉出了手拉壶的坯体弧线,更勾起了两岸传统工艺的记忆。“以前在台湾见过陶瓷制作,看到潮州手拉壶‘一气呵成’的匠心,让我想起爷爷讲的‘慢工出细活’的老理。”台湾青年张同学看着未成形的壶坯感慨道。

这种文化共鸣,在古城的街巷与非遗场馆中处处可见——漫步牌坊街时,交流团认真听着“忠孝节义”的牌坊故事;在潮響非遗科普馆,从英歌舞脸谱的色彩寓意,到嵌瓷技艺的细致纹路,再到腐乳饼制作的传统手法,每一项体验都让台湾同胞找到“似曾相识”的文化印记。

就连“舌尖上的潮州”也成了文化交流的载体。无论是晚餐时砂锅里翻滚的潮汕粥,还是餐桌上酱香浓郁的卤鹅,地道风味里藏着的饮食智慧,与台湾饮食文化同家同源,让“两岸一家亲”有了最朴素的味觉佐证。而“凤城之光”灯光秀下,古城新韵与镇海楼前青少年英歌队的铿锵舞姿,更让台湾团组直观感受到潮州的文化传承既有历史的厚重、更有年轻的活力。

活动合影。(中国台湾网发)

鼓乐对话:节奏共鸣中的“情感纽带”

“英歌舞的红色脸谱代表忠义,和我们官将首的脸谱文化太像了!”在潮響鼓社文化馆的交流现场,台湾团成员蔡先生指着英歌舞说道。这场以鼓为核心的对话,没有生硬的理论探讨,而是在“说”与“演”的互动中碰撞出火花——双方围绕“英歌舞与官将首的文化表达”“台湾二十四节令鼓的现状与发展”展开交流,随后进行了潮台节令鼓节目展示、互相交流学习,两种鼓乐虽有地域特色,却在“刚劲有力”的共性中达成了奇妙共鸣,瞬间拉近了两岸鼓乐文化的距离。

夜幕下的潮響二十四节气文化园,两地青少年鼓手同台竞技,鼓槌起落间,节奏相互呼应,这场共鸣被推向高潮。“第一次和潮州鼓友一起击鼓,不用多说话,跟着节奏就能合上,这种默契太神奇了。”3名台湾小朋友即兴表演的官将首,与潮州英歌舞的动作神韵相映成趣。交流团负责人蔡贻庞坦言:“这次带队来潮州参加交流活动,不仅鼓艺上有收获,更对潮州这座文化名城有了深一层的认识,期待未来有机会再次来到潮州。”活动尾声,双方还互赠特色纪念品,成为两岸鼓乐情谊的“信物”。

青年互动:惜别时刻的“情谊延续”

交流的最后一天,古城的慢时光与校园的青春气,为这场文化之旅画上温暖句号。在广济桥,台湾交流团惊叹于“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建造智慧;在韩文公祠,韩愈治潮的典故,让大家感受到中华文化“崇文重教”的共同基因。

而韩山师范学院食堂的午餐,更让交流回归到最本真的青年互动——没有正式的议程,两岸青年围坐在一起,从校园社团聊到非遗爱好,从潮州牛肉丸的制作秘诀谈到台湾珍珠奶茶的创新,轻松的对话里,情谊在悄然生长。

午后,大巴车驶向厦门五通码头,团组经“小三通”返台。但这场交流并未落幕:不少两岸青年互留了联系方式,约定后续分享鼓乐排练视频;交流团负责人蔡先生也计划组织更多两岸鼓乐爱好者互访,让两岸情谊在文化共鸣中持续升温。(中国台湾网、潮州市台港澳事务局联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