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认知!《披荆斩棘的哥哥2025》最疯癫表演,却成本期最好舞台
发布时间:2025-09-05 18:41:15 浏览量:1
眼看《披荆斩棘的哥哥2025》的收视率越来越疲软,节目开始上猛药。
在二次公演中,让我看到创新带来的惊喜:一首《烦恼歌》跳出常规思维,抛开常规套路,将说唱与歌唱相结合,将演绎法发挥到极致,带来一场酣畅淋漓又引人深思的精彩表演。
这首《烦恼歌》原本的歌词是非常抽象的,如果演绎成舞台版本,必须给它一个具象化的情境,而编导组异想天开的是:他们想到了精神病院里的一群精神病人。
而这群精神病人所发出的胡言乱语,却一次次击中了人们内心。
于是《烦恼歌》既契合了表达“烦恼”的本质,同时又兼顾了原曲欢快活泼的曲风,将两种看似矛盾的特点融合为一体,想到“精神病院”这个创意,实在惊为天人。
那么我们就看他们是怎么演绎“精神病”,又如何让这场疯癫表演成最佳舞台的。
一、
第一段RAP,一场精神病产生出的根源探讨,由一个放大镜窥探到。
镜头下的人,是被放大的细节,被控制的人偶,被规训的日常,循规蹈矩仍然被动成为被计算、被监控、被试验的对象。
让我想到一个现象,凡是在社会上看上去一切都完美无缺的人,都有可能私下成为一个“精神病患者”。
人性的善恶某种程度上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过度地压抑自我迎合社会规训,那被挤压的自我会在黑暗角落释放出来,要么伤害自己,要么伤害他人。
热狗的说唱词走向另一个极端,他笑烦恼的人看不穿,是活在当下的乐观主义。这让人想到Z世代出生的年轻人的集合叛逃。
让那些规矩成为形式主义,只在乎眼前快乐,放下宏大的叙事,只在乎眼前具体而微的情绪,将它放大,就是自我的终极体验。
这就将之前的《烦恼歌》颠覆掉了。
“不爱的不断打扰,你爱的不在怀抱,得到手的不需要,渴望拥有的得不到”原有歌词是得到与未得到之间的钟摆理论,是普罗大众的“烦恼”根源,更像是一个被架空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象。
而舞台版本的“烦恼歌”放弃了这种虚空叙事,着眼前具象的事体,才让看的人更加有体感,更感同身受。
二、
如果说主歌部分的铺垫是场景搭设,到了副歌的演唱部分,就是集体无意识的共舞。
那些机械的舞蹈,玩偶小狗,那些异口同声的演唱,让“烦恼歌”听来动感欢乐,内容却寒气逼人。
接下来Feezy的歌词“我假装什么都不知道,已经懒得抵抗”“他们都活得好聪明,把人生当一笔账”这段歌词真的是震聋发聩,唱出了当代人的一种“精明”处世观。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开了社会的某一个真实侧面。
单一的价值曲向,让很多人无所适从,在混沌中,很多人再也无法绘出属于自己的清晰坐标?于是有人麻木前行,有人陷入癫狂。
而那个扮演医生的热狗,看似理性,看似清醒,却是另一种境地的癫狂:不用去面对,悬置烦恼,什么都不用管。
让我想到小时候看到村子里那个永远乐呵呵的傻子,和妈妈经常对我的絮叨:如果变成傻子多好,只知道傻乐,没有思想,没有烦恼。幼小的我听得莫名其妙,现在身处烦恼亦无解药。
三、
如果说第二段是通过强烈对比制造冲突,还处于意识层面的矛盾和斗争,那么最后沙一汀的这段唱词,就是面对现实层面的无解。
而热狗的唱段“疯狂的世界让人忘了怎么思考”就像是一个总结,让现实与想象在此刻交融,从而让热狗从此失去之前的“活在当下”的无烦恼论,从而进入癫狂。
“不要呼叫,我要发疯”不停地重复,重点地强调,让人进入他的精神世界。
这一声声吼叫,一句句呐喊,是发泄、是释放、是飞蛾和眼睛都扑向灯火的燃烧,让生命在无助嘶吼。
有人说“这首歌就是我现在的精神状态”,可见这首作品赢得了很多人的精神共鸣。
热狗之前的医生角色,为病人们作诊断,而现在完全暴露,原来他只是一个病得更加严重的病人,当真正的医生拔走听诊器,他开始满地打滚,这样的反转,就像反派最后的邪魅冷笑,让人印象深刻,更看得人后背发凉。
整首作品,以夸张的手法、戏谑的态度,将烦恼具象化,不仅极具趣味性,更是发人深省。《烦恼歌》以一种完全的解构、演绎法,完成了对社会压力的反抗和释放。
如果从戏剧的角度看,有非常强的可看性;如果从内容词作看,又极具深度,《烦恼歌》兼具了可看性和表达深度,雅俗共赏,这样的作品才最具冲击力。
Z世代这个团体,我认为是《披荆斩棘的哥哥2025》目前来看我最喜欢的一个团体,他们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力度、对待舞台的真诚态度、每次舞台的创新发想,都让人看到不按常理出牌的“创新”生命力。
二公的这首《烦恼歌》最大的惊喜就在于“疯癫”的设定,以及最终的反转。
把情绪融入故事,以夸张的戏剧性来演绎故事,也恰好与观众对直观地触摸情绪,同时又喜欢情感“留白”(他们代入并补充)的喜好相一致。
莫名想到姜文的电影《让子弹飞》,还有音乐中的变奏曲,离经叛道中,却带来无可言说的爽感,而这份感觉,又如此的“道可道,非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