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遗·甘肃康县霸王鞭 舞动响声耳回荡
发布时间:2025-09-08 09:07:44 浏览量:1
甘肃康县之地,山峦叠嶂,溪流纵横。黄土高原之上,竟生得如此灵秀之境,实在是造物者之奇笔。康县人朴拙而刚毅,言语间夹着秦陇的古调,行走时带着山风的利落。而此地有一物,名曰“霸王鞭”,非是西楚霸王手中长戟,乃是民间舞蹈所用之花棍,两端系彩绸,缀铜钱,舞动时哗啦作响,颇有沙场点兵之势。
我初见霸王鞭,是在康县乡间的社火会上。时值正月,寒风犹厉,村民们却将严寒置之度外。忽听得远处锣鼓喧天,一群汉子手持长鞭,踏步而来。那鞭长约四尺,红绸缠绕,铜钱叮当,舞动起来竟如游龙戏凤,又似银蛇出洞。舞者皆赤膊,肌肉虬结,汗珠在冬日稀薄的阳光下闪烁如铜钱上的光斑。
但见他们忽而跃起,忽而俯冲,长鞭在头顶、身后、胯下穿梭翻飞。铜钱相击之声,初时零散如雨打芭蕉,继而紧密似马蹄踏石,最后竟如沙场战鼓,震得人心头发颤。舞至酣处,但见人影与鞭影交织,已分不清何为血肉之躯,何为竹木之器。那鞭仿佛生了魂灵,不再是死物,而是舞者肢体的延伸,是山民精神的外化。
老者告我,这霸王鞭舞原有三十六式,暗合天罡之数。而今人能全者不过十余人,多是年过半百之人。少年郎多外出务工,纵有习者,亦难得其真髓。言罢,老者眼中闪过一丝忧虑,随即又笑道:“不过年年正月,这鞭声总还是会响起来的。”
我细观舞者步伐,发现其中颇有玄机。前进后退,左旋右转,皆合古法。据说有些步法源自古代兵阵,有些动作模仿农耕狩猎。一鞭舞动,竟藏着千年来的生存智慧与文化记忆。那铜钱响声不仅为节奏,更似先人与今人的对话——每一声脆响,都是对时间的叩问与回应。
暮色渐合,社火将散。舞者收鞭而立,汗气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他们笑着,互相拍打着肩膀,将长鞭仔细收起,裹以红布,如对待老友般珍重。我忽然明白,这霸王鞭不只是舞蹈,更是一种活着的典籍,记载着康县人的喜怒哀乐,传承着黄土高原上的生命律动。
归途上,铜钱响声犹在耳畔回荡。想来千百年来,在这片土地上,霸王鞭声从未断绝。它响过烽火连天的年代,响过饥馑困顿的岁月,如今又在新时代的山谷中激荡。那响声朴素而坚韧,如同生活本身,未必华美,却自有其不可摧折的力道。
长鞭舞动之处,文化便不曾死去。
202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