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扶”00后登上全球大舞台
发布时间:2025-09-08 18:46:16 浏览量:1
来自坦桑尼亚的姑娘Faith Sebastian Kuya,从未想过自己研究的禽业安全用水方案,竟让她在中国杭州的聚光灯关注下激动落泪。一年前,她和外婆还因水源污染导致家禽大量死亡而一筹莫展。
8月29日,2025年全球农创客大赛在杭州落下帷幕,经过近三小时激烈角逐,Faith Sebastian Kuya所在的SafeSip团队,凭借其禽业安全用水创新方案斩获大赛金奖;中国“猪群实时守护战团队”的AI养猪方案拿下银奖;美国PlantPulse Patch团队的植物生长预警监测方案获得铜奖。
这场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浙江大学和拼多多共同举办的大赛,吸引了全球97个国家的519份数字农业解决方案参赛,创下历史新高。晋级决赛的9支队伍中,最年轻的队员不足20岁,最年长的也仅30多岁,成员既有在校学生,也有刚踏上创业之路的青年创客,将赛事青年与包容的底色尽显。
《财经天下》了解到,本届比赛最小的两位选手来自匈牙利,均为00后。这些登上全球大舞台的年轻人,用一个个创新型解决方案证明,农业不再只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而是需要算法、传感器和全球视野的高科技行业。
01、沙漠种粮,AI养猪
全球农业正面临严峻挑战。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气候变暖、资源减少以及脆弱的供应链,威胁着数百万人的生计,尤其是小农户、妇女和农村社区。2025年全球农创客大赛将这些挑战,转化为创新机遇。联合国粮农组织创新办公室主任马文森表示,“青年主导的创新方案,正是破解这些难题的关键”。
本届大赛主题聚焦“利用新兴技术和数字公共基础设施促进可持续农业粮食体系”,重点关注提高气候适应能力、供应链效率和营养安全方面。《财经天下》了解到,金、银、铜奖的评选标准,主要围绕方案的创新性、商业潜力与经济价值、社会-环境影响及可持续性、项目团队表现等维度进行综合考量。
通过线上初选,来自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中国、泰国、哥伦比亚、匈牙利和美国的9个青年主导创新解决方案成功晋级决赛。最终,获得金奖的是SafeSip团队,其创新方案聚焦坦桑尼亚、肯尼亚等东非七国的禽类饮水安全问题。
在这些水生病原体致家禽死亡率高达58%的区域,这个解决方案极具实用性。团队创新性地推出了“五级仿生超滤系统+太阳能IoT监测+分级订阅”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小农户可以插卡接入数字系统,“即用即付”,大幅降低了使用门槛。团队负责人Faith Sebastian Kuya介绍,“该方案月订购价仅6美元,小农户使用四五个月就能回本”。这意味着,解决方案具有商业可持续性。
斩获银奖的中国猪群实时守护战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队长胡义勇称他们是“敢用少年大将军”。该团队展现出活力和技术专业性:收集、处理20多万条猪养殖数据后,系统已能实现“听声辨病”。通过猪的深咳、浅咳、干咳等声音,判断猪的健康状况,提前7天预警猪呼吸道疾病。团队还开发了24小时不间断AI视觉识别,以及多传感器融合的智能装备,替代传统人工巡检。
▲来自中国的“猪群实时守护战”项目代表,正在向评审和观众进行技术讲解。图片来源/受访者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让1名饲养员一年能饲养1万头猪。胡义勇表示:“我们期望通过技术,让养猪工人能从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在更自由的环境中工作。”这个解决方案带来的社会影响与效益在于:能提升养猪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保障猪肉稳定供应。
美国的PlantPulse Patch团队获得铜奖,他们为封闭环境中的高附加值作物提供“植物级早期预警系统”。团队将纳米材料VOC传感器贴在叶片附近,实时捕捉植物在染病前释放的极微量气体,并结合AI模型在症状出现前2~3天发出警报。这套系统预计可将病害损失降低50%,全球年损失减少超1000亿美元。该技术可扩展至其他温室作物和露地栽培,全球市场潜力大。
除此之外,这届农创客大赛上还有更多的创新方案。匈牙利团队借助高空智能气球监测系统,实现对农田灌溉、病虫害及野生动物侵害等情况的低成本实时观测;泰国团队结合卫星遥感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秸秆焚烧风险的精准预测与预警。
中国的“瀚海奇迹”团队,利用生物基复合材料,能在一个月内将沙地转化为具备保水保肥功能的种植土壤,并通过“AI+遥感”技术实现两个人管理千亩农田的奇迹。《财经天下》了解到,除了中国,该团队还在阿联酋落地了相关技术。
本届大赛评委、筹备小组负责人、浙江大学食物经济与农商管理研究所所长卫龙宝在点评赛事时表示,“评委意见高度一致,我们一直在寻找兼具创新性和包容性的项目,真正做到让更多地区的小农户受益”。这也是拼多多一直在做的事。
02、“扶”年轻人上全球舞台
作为以农业起家的综合性电商平台,拼多多始终以农业为长期核心战略,既致力于打通农产品上行的“最后一公里”,也在持续加码农研创新的“最初一公里”。今年是拼多多支持全球农创客大赛并深度参与的第五年,用拼多多副总裁侯凯笛的话说“不仅仅是支持方,还是主办方”。
对于持续助力全球农创客的原因,侯凯笛认为,这项赛事的价值和意义体现在多个维度、多个方面。对拼多多来说,有五大驱动力:推动粮食体系创新,解决全球农业痛点问题;搭建全球资源平台,促进跨区域合作;激发农业领域创新活力;促进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强化全球农业协作,助力乡村振兴。
浙江大学副校长周江洪认为,通过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合作,“共同激发了全球青年的创新活力,推动农业食物系统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以推动农业粮食体系创新为例,大赛聚焦数字农业领域的实际问题,如粮食产后损失、小农户技术短缺、碳排放与污染等。通过挖掘和推广这些创新方案,能直接助力全球农业减损增收、提升效率,缓解粮食安全与气候韧性等核心挑战。
有能力和热情解决这些核心挑战的,自然是世界各地的农业科技人。这是拼多多今年再“扶”年轻人上全球舞台的重要原因。5年来,不少青年农业科研人员和创业者,通过农创客大赛走上了国际舞台。2024年全球农创客大赛的金奖团队、来自秘鲁的Identi团队队长罗宾逊,在拼多多的支持下从秘鲁的田间地头,走到了意大利罗马的世界粮食论坛,又来到中国深圳寻找供应链合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在2025全球农创客大赛期间,各国选手积极交流,共话农业数字创新。图片来源/受访者
“这种全球范围内的农业创新合作与交流越来越频繁,为全球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侯凯笛坦言。《财经天下》了解到,今年的全球农创客大赛决赛前三名,也获得了由拼多多资助的“项目推进种子资金”。金、银奖团队的负责人,将受邀参加在罗马举行的2025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科学与创新论坛,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其农业科创成果。
除支持了五届全球农创客大赛,拼多多还连续主办了五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以及支持三届“全球科技小院大赛”,鼓励并推动前沿技术研究和复合型人才培养。2022年,拼多多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年度创新奖,成为当年该奖项在全球的唯一企业获奖者。
今年4月,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拼多多牺牲短期利润,宣布推出“千亿扶持计划”,继续投入真金白银助商惠农,农业科研创新与技术推广就是其中一部分。侯凯笛表示,“未来三年,将依托‘千亿扶持’计划,进一步发挥数字化优势,帮助农村地区改善生产和生活”。
5月,拼多多还联合联合国粮农组织、浙江大学举办了“2025数字农业创新训练营”,邀请了来自8个国家的18名青年农业创业者,与云南大理古生村科技小院的学生共同切磋助农兴农技术,推动数字农业创新持续深化。
卫龙宝强调:“由名校、名企携手国际组织搭建起来的助力青年主导的科技创新、推动全球农业食物系统转型的平台,将会鼓励更多农村青年投身农业科创事业。”
03、让中小农户用得起、用得好
拼多多持续支持全球农创客大赛,还有一个让中小农户“用得起、用得好”的目标。这套逻辑的核心在于:拼多多通过搭建和支持一个全球性的创新生态平台,鼓励全球青年共同交流解决农业技术普及中棘手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从传统层面来看,农业科技普及面临几个痛点:脱离实际需求、缺乏商业可持续性、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合力。以脱离实际需求为例,许多技术由实验室诞生,未必符合农户尤其是中小农户的真实场景和支付能力。反观农创客大赛的许多方案,源于团队人员的亲身经历,且设计初衷就是在中小农户中能够实际应用。
▲聚焦东非七国禽类饮用水安全的SafeSip项目代表,正在进行比赛路演。图片来源/受访者
这些解决方案抓住了农户农业生产中具体且严峻的问题,如SafeSip团队针对东非高达58%的水生病原体致家禽死亡问题,Silo Africa团队应对东非小农户高达40%的粮食产后损失,AgroData Connect项目剑指拉美小农户种植指导与病虫管理......不仅如此,几乎所有方案都充分考虑了目标地区的现实条件,呈现出技术适配性强这一特点。
由哥伦比亚团队搭建的AgroData Connect人工智能精准作业平台支持离线或低带宽运行;SafeSip团队推出的一站式监测净水解决方案,采用太阳能驱动确保在无电网地区也能工作。一些方案甚至超越技术本身的价值,像肯尼亚Silo Africa团队的方案,其“可验证的数字库存”功能将农户的粮食库存,转化为一种可信的金融资产,帮助他们更容易地获得信贷支持,并链接受众更广的市场,赋能小农户融入更大的农业经济体系。
更为关键的一点是,许多团队采用一种创新的普惠商业模式,如即用即付、以粮抵租、设备租赁等,极大降低了小农户的初始投入成本和试用门槛,使先进技术不再遥不可及。《财经天下》了解到,不少方案已经应用在中小农户的农业生产中。如肯尼亚Silo Africa团队的方案已在肯尼亚裂谷、西部和中部地区运营,正扩展至乌干达、坦桑尼亚和埃塞俄比亚。
其实,不仅仅是全球农创客大赛,拼多多已经通过多个赛事,将国际组织、高校、青年人才、技术专家、政府机构和农户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生态,为初创项目提供了单打独斗无法获得的资源和支持。上届全球农创客大赛决赛入围团队广东海稻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高效选育耐盐生长的品种——海水稻,既有效利用了盐碱地,也促进了粮食的增产。该团队研发的海水稻米已通过拼多多走向全国市场。
侯凯笛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搭建这样的平台,让创新技术不再停留在实验室,而是真正走到田间地头,解决实际问题。”拼多多除了支持和主办赛事探索农研“最后一公里”,还通过“多多好特产”专项行动,深入全国各大农产区,探索农货上行新模式,加快农业产业的新质转型。
《2025农产品上行半年报》数据显示,在“多多好特产”的扶持下,全国各地农产品加速出村进城,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47%。在西部产区,平台销量同比增长高达58%,可见“电商西进”有效激发了区域经济活力。贵州的刺梨汁通过深加工逆袭,过去由于刺梨口感酸涩,长久以来都是路边杂果,售价低廉,但现在刺梨汁走出贵州,摇身一变成为年轻人的网红饮品。
归根结底,拼多多不是在送鱼,而是在打造一个高效的“渔场”生态系统——助力孵化最好的捕鱼工具(创新技术),培养最好的渔夫(青年创客),并修建一条条能把渔货卖出去的快车道(市场通路)。正如马文森所说:“今天,你们正站在一场革命的前沿……你们不仅仅是在推介一个项目,更是在为我们的星球提出一条生命线。”
(作者 | 易浠,编辑 | 吴跃,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本内容来自财经天下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