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王琳和广场舞大妈没有区别

发布时间:2025-09-08 18:44:26  浏览量:1

漫长的暑假过去后,立刻补了下《姐姐当家》。看完最大的感受就是,好像社会对中女要求好苛刻,形成了一个奇怪的模式化期待。

有钱有闲有颜是一个标准齿轮,要严丝合缝卡上潇洒、勇敢、断情绝爱。

这部分女性先站起来,就要「先站带动后站」,搞事业骂男人顶天立地,而不是「一夜回到解放前」,情情爱爱哼哼唧唧婆婆妈妈,这不是革命的叛徒吗?要骂。

可是,董璇想再进入一段亲密关系、王琳对独生子有情感索求,不是很正常的事吗?正因为物质无忧,千帆过尽,才有时间精力搞纯精神纯情感啊。情感与精神,原本就是人生的奢侈品。

我还要强调一遍:没有任何一种主义,需要牺牲掉个体命运。

这个综艺恰好是一个多样性的模板,给大家做一种生命周期的示范与警示:有钱有闲有颜的中年女性背面是什么,爬到任何高度都并存风景和危险。

你看,姐姐的身份维度可能是最多的,是女儿、是妻子、是妈妈。还需要时时抽离,机动变形,累得四仰八叉。具体的生活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独立女性」这个剧本,删掉了太多人物负面动线。

这条动线里藏着巨量的情感需求与精神危机。因为人活到一定岁数,意识到人真的会死的,就不再想要什么轰轰烈烈独美搞事业了——

搞到多少钱算到头啊?名震天下又怎样呢?容颜和身体都在不可遏制地衰老,时间在变少。

这个时候,强烈的生存孤独会让人进行反省和后退,最核心的诉求变成了克服孤独,寻找一种非常具象的直观的抓得到的意义感,亲密关系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块,甚至有时是唯一。

弹幕都在骂观察室里的倪萍、骂情感导师,因为她们好像「封建礼教」,在试图合理化这几位的「糊涂」,有没有可能是她们年岁稍长,已经捱过了那段岁月呢?经历才懂得,懂得才理解。

()

而我对这里面的每一位姐姐,几乎都有片刻的共情,最让我有感触的是王琳。

我觉得如果说这部综艺是一本小说,那么其他几个姐姐像是通俗小说,带着家长里短的起承转合,最终走向世俗温情的解决方式。

而王琳像一篇严肃文学,像《立春》里的王彩玲。没有和解、没有办法、也没有结局,只把孤独、痛苦平铺直叙地给你看。

()

大家都觉得王琳看不开,想不通。我倒是觉得,王琳是这些人里面想得最明白的。我们对「想开了」依然有种偏向快乐的认同,觉得那应该是「发疯」、「搞抽象」、「爱谁谁」,更靠近正向的洒脱无畏。

但赤裸裸地展示哀恸和恐惧,是想开的另外一面,或者说更彻底。就是:我就这样了,我害怕,我对这个世界有怨言,我需要安慰,我觉得不公平。我并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待我,我就是要表达,又怎样呢?

给人看软弱,比给人看勇敢,更勇敢。

王琳说她拍这个综艺,就是想留下点真实的影像,所以她的综艺感是最低的:她在镜头里和儿子吵架,索要爱意;去看望没有感情的母亲,连手都没握;和朋友聚会悻悻而归,在摄像组要离开时泪流满面。

()

一点没有遮掩和粉饰。

和朋友聚会,同样单亲带大孩子的「空巢」妈妈朋友,乐观地看待孩子的离开,这才是综艺节目的标准示范,公众人物的传播楷模。王琳只是侧着头,哀怨地听着。

那一刻我很感动。我早就表达过,大家对妈妈的要求太高了,像是一个社会时钟AI。

孩子小时候,要求「最够好的母亲」,要全身心投入,被捧杀为「伟大」;

孩子青春期要变成朋友,知进退,懂克制,既要关注,又要不过分关注,反正孩子出了问题都在你;

孩子大了呢,就要立刻马上放手,一点依恋的惯性都不给,硬生生切断十几年的倾注,否则就是不识相、想不开、窒息的原生家庭。

哪里配做个有情感的人啊,不就是养育机器人吗?

至少王琳的这种不加掩饰,给更多平凡的母亲松了绑,就算弹幕里骂声连连,那些沉默的大多数母亲,会得到某种安慰:她都如此,不是我矫情。

()

好公平的,有钱有颜有闲,并不会改变绝大多数的人的境况。王琳和俄罗斯舞蹈老师在排练室无数次地旋转,在静谧的马路上踏着路灯并肩前进,这一段获得了最多掌声和赞许,因为这最符合一个积极向上「空巢母亲」的形象。

()

但我想的是,其实王琳和被人鄙弃的广场舞大妈没有区别,被索取的一生,就靠这一点趣味平展内心的褶皱,得到一些游离于生活之外的意义感。

重回到生活里,依然是孤独在马不停蹄地拷问。

观察室里,大家都在给她出主意,她要怎样,不要怎样。可是她并不是要答案啊,没有答案。人生细细考究,严肃地翻来覆去翻看,就是没有答案的。

人不必非得时时亢奋、阳光、充满希望的,我觉得王琳看到春天新绿说「我还有几个春天」的时候,也充满赤忱、哀伤的美,无比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