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4个迹象,说明你经常“亏待”自己,成为“廉价感”妈妈

发布时间:2025-09-08 20:37:42  浏览量:2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词:廉价感妈妈。

出于好奇,我去看了看,发现,原来,我们经常会有意无意地做“廉价感”妈妈,从而经常亏待自己。

以下4个迹象,看你中了几个呢?

一:总把自己的需要放在最后

有一种“过度利他”的表现,就是过于把别人的需求放在首位,而自己的需求嘛,往后挪一挪,再往后挪一挪。

这种表现,经常出现在女性身上,尤其是当了妈妈的女性身上。

为啥?

因为我们总觉得,妈妈是伟大的呀,妈妈是超人呀。

所以,哪怕你累得只想躺着一动不动了,只要孩子喊一声:“妈!”

你立马又爬起来,给他做饭、陪他玩。

明明身体不舒服,但也不敢休息,因为娃需要接送、要吃饭,因为家里那堆在沙发上乱糟糟的衣服和洗漱池里的碗筷等着你洗。

好像也没人说“你必须每天做完这些”,但你就是觉得,作为一位妈妈、一位妻子,就该时刻照顾好家庭、照顾好孩子。

明明也有自己喜欢的裙子,但就是把它加购物车,一等再等。而孩子老公要买的东西,二话不说,马上下单。

我们会觉得,只有时刻为家人付出,自己才是“好妈妈”、“好妻子”。

但我们却忘了,我们付出这么多,收到的,也许不是同等的爱,而只被认为是“理所当然”。

二:觉得自己不需要帮助或赞美

我见过一位妈妈,每当别人夸她,她都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

有一次,我尝了她熬的汤,说实话,真的很好喝,很鲜,且口齿留香。

我由衷地夸她:“你这汤做得太美味了,你家孩子老公真有口福。这怎么做的?快教教我。”

她显得很不好意思,连连摆手:“哪有哪有,这都瞎做的,你随便做做都能比这好。”

和她出门,大包小包她都一个人提,我要帮忙拿点,或者叫孩子也提点小物件,她却赶紧躲闪:“没事没事,我一个人能搞定。”

有时候我会觉得,她太好了,以至于好到她看不到自己的价值。

这种努力要做得够好、够多的人,其实,“自我价值感”并不高。

她会觉得:“只有我做得足够好,才是有价值的,不然,我就不值得被爱和肯定。”

三:很难放松下来

我们会看到有一类妈妈,非常“忙”。

她不是在忙家务,就是在忙孩子、家人的各种事情。

要她停下来休息一会?

不行,她还有一堆的活要干。

好不容易躺下刷会手机,她就开始焦虑:

“我这样是不是太懒了?孩子书包还没整理,老公衬衣还没熨烫平整,床上被套还没来得及洗一洗。

不行,我不能躺了,我得把活干完。”

这样的妈妈,一刻都闲不下来,大部分时间,都很紧张。

而为了缓解这种焦虑不安的情绪,她必须要“做点什么”,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感。

四:不敢发脾气

我身边有很多妈妈,特别会“隐忍”。

朝孩子发脾气,她会愧疚得不行,晚上睡不着,一直想着白天的事:

“我不该那样大声吼他的,怎么就是控制不住呢?会不会伤害他啊?”

朋友同事说什么,她也不敢反驳,因为她觉得:“我这样说,会不会让他不开心?”

所以,哪怕受了委屈,她也只忍着,觉得没关系,笑一笑就过去了。

但忍着忍着,自己身体可能就出毛病了。

五:做“价值感强”的妈妈

我们也想被人肯定、被人看见,那要怎么做,才能做一个“价值感强”的妈妈呢?

①相信“我值得”

《小狗钱钱》里提到一个“成功日记”。

就是说,当我们不自信的时候,就每天记录自己做成功的10件事,哪怕是很小很小的事情,比如按时起床、按时吃饭、完成一个小目标。

这样的“成功时刻”,会慢慢让我们产生一个信念:“我真的很厉害。”

有了这样的信念,我们就会相信,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值得被肯定,也值得被善待。

你可能会觉得,每天记录10件事,哪有那么多做成功的事啊?

其实,我们从早上睁开眼开始,就不停地在“做事”。

我们会起床、会刷牙、会吃早餐、会赶着上班不迟到、会跟人打交道、会看到别人的优点夸一两句、会在累的时候抽空放松一下等等。

这些,都是我们为更好地活着而做的事。这些事,都值得被肯定。

当我们看见自己的努力和存在,就会觉得,原来自己这么重要。

先自爱,别人才会懂得爱你。

②看到自己的需求

温尼科特说,我们做“足够好”的妈妈就可以了。

这个“足够好”,不是指100分妈妈,也不是完美妈妈,而是对你和孩子来说,足够了,就可以了。

因为当我们想要做完美妈妈时,我们就会忍不住苛求自己,也无意识去苛求孩子。

但其实,孩子需要一个能放松的妈妈。

所以,我们有时候,不妨“自私”一点点,也试着去满足自己的需求。

比如留半个小时的休息时间,这段时间,只属于自己,不用陪孩子、不用做家务,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当我们感觉不舒服时,也勇敢地说“不”。比如:“我实在太累了,晚上简单吃点吧。”

不解释,更不内疚。

这会让孩子和家人看到:“原来妈妈也有需求,也需要自己的空间。”

③学会表达情绪

我们感觉不舒服时,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先忍,忍到一定程度,然后爆发,大发脾气。

与其这样不稳定,我们还不如让情绪流通起来,用合适的方法,表达我们的感受。

可以用“我感觉”句式,而不是动不动就指责、怒骂。

比如:“我花了1个小时做好饭菜等你回来吃,结果你在外吃了。我有些失望,觉得自己辛苦白费了。

如果下次不回来吃,你可以提前跟我说吗?这样我就可以有别的安排了。”

这样的话语,孩子更能听得进,我们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感受,还不伤害亲子关系。

④除了妈妈,你还是自己

我们在成为妈妈以后,太沉浸地去做妈妈这个“角色”,以至于忘了,我在成为妈妈前,也是一个有梦想、有兴趣爱好的人。

“成为自己”,其实就是为自己“充电”,让自己更有能量。

我们可以重新拾起以前的兴趣,跳跳舞、写写字,或者看看书,又或者去做烘焙、画画。

只要能让自己开心起来,我们都可以多尝试。

当我们除了是妈妈这个身份外,还有其他身份时,我们就不会把所有的注意力、情绪都集中在孩子和家人身上,也就不会因为自己做得“不够好”而焦虑。

以上4个“亏待”自己的迹象,你中几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