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老年夫妻,到六十岁就慢慢疏远了
发布时间:2025-09-08 22:33:48 浏览量:2
前两天去邻居家串门,看见老爷子坐在阳台抽烟,神情平静,老伴在屋里择菜,动作利索。两人离得不远,却谁也没打扰谁,安静得像一幅画。这让我想起去年帮朋友收拾爷爷奶奶的房间,床头柜上各自放着手机,翻看的聊天记录都是和老朋友的日常问候,关于家里的事反倒越来越少。其实很多老人到了六十岁左右,生活节奏慢慢变了。年轻时为了孩子上学、还房贷,两个人拧成一股绳,忙忙碌碌,彼此支撑。如今孩子成家立业,退休在家,反而有了各自的空间和节奏。
上周在公园散步,碰到一对老夫妻,大妈在跳广场舞,动作轻快,大爷蹲在旁边低头玩手机,偶尔抬头看看,两人见面时只问一句“吃了没”,语气平淡,却也没有不耐。这句简单的问候,像是他们之间默契的延续。男人们退休后,一下子从忙碌中抽身,常常觉得无所适从。我隔壁的李叔以前是会计,工作时天天算账到深夜,如今闲下来,手反倒不自在。媳妇让他倒个垃圾,他就躲到阳台抽烟,不是懒,是还没适应这种清闲。
有些老人喜欢翻旧账,其实也不是真计较,更像是在回忆里找存在感。楼下王大爷和大妈那次吵架,起因是大妈提了三十年前买房的事,大爷一听就摔了碗出门钓鱼去了。可没过两天,两人又一起在楼下晒太阳,仿佛什么都没发生。年轻时他们目标一致,为的是一个家。现在孩子大了,各自的兴趣和想法慢慢显现出来。表舅爱钓鱼,一钓就是一整天,表妗子总念叨他该给孙子买点玩具,可说归说,每次表舅回来,她还是会端上一碗热汤。
有意思的是,有些老人分开住反而更融洽。住对门的张阿姨和老伴分房睡两年了,老头天天跟朋友下棋,阿姨去跳广场舞,晚上回来各忙各的,谁也不问谁去哪儿了,反倒相处得自在。社区组织活动,跳舞的几乎全是女的,钓鱼的清一色是男的。活动结束,大家各自回家,很少结伴吃饭。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彼此关心。有次听社区医生说,不少老人总说头疼、肩膀疼,检查又没问题,后来才发现是心里憋着事。那位总说肩膀疼的大爷,原来是老伴老提他年轻时喝醉的事,他嘴上不说,心里却一直记着。
其实,老了各有各的活法,重要的是彼此尊重,互相体谅。就像菜市场那对卖菜的老夫妻,天天为进货多少吵得面红耳赤,可一下雨,两人总是默契地一起收摊,一个搬箱子,一个拉篷布,谁也没落下谁。日子长了,他们早已懂得,吵归吵,但风雨来时,最靠得住的还是身边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