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非遗里的中国》甘肃篇 镜头下的陇原非遗 是文明根脉也是时代答卷

发布时间:2025-09-09 09:29:06  浏览量:1

当锅庄舞跃动的旋律环绕在广袤的草原,当兰州牛肉面的清炖汤香飘向海外街巷,一场多彩纷呈的非遗盛景令人心潮澎湃。

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类节目《非遗里的中国》甘肃篇在总台综合频道开播。节目以庄重而不失温情的影像,将散落于雪山草原、戈壁绿洲间的甘肃非遗瑰宝,编织成一幅承载历史记忆、映照时代精神的文化长卷。

01

镜头向下:于生活细节中探寻非遗本真

非遗的生命力在于扎根民众的日常劳作与烟火生活。节目以“贴地而行”的平民化影像叙事语言,深度还原了甘肃非遗的本真面貌,让古老技艺背后蕴含的生活智慧与文化逻辑自然浮现。

对于陇原大地特色美食——兰州牛肉面制作技艺的呈现,节目选择从面馆“后台”展开叙事。镜头聚焦牛肉面师傅马国军的双手:放调料时的细致,熬煮高汤时的耐心,拉面时的精准把控——旁白没有堆砌牛肉面制作的复杂工序,而是以特写捕捉制作一碗牛肉面的过程,记录食客端起碗时“汤清面劲”的满足神情。热汤沸腾,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牛肉面师傅手起面落,细如发丝或宽如腰带,每一碗都是一场手艺的江湖。当镜头扫过巷尾小摊前排队的人群、后厨忙碌的师傅,画面便流出深刻寓意:兰州牛肉面的传承,向来不是独守“手艺绝活”,而是兰州人“一天数十万碗”的饮食仪式,是融入餐桌日常的生活基因,更是一代代人以匠心守护的城市文化记忆。

崆峒派武术的影像表达,同样注重“从生活溯源”。90岁岳起中、87岁张炜英两位高龄习武者,相伴练习崆峒派武术50年,严寒酷暑从未中断。不仅如此,这对耄耋侠侣,开免费武馆培养数百名学生,为崆峒武术“不绝后”甚至用了近20年搜集整理出十万余字的剑谱拳谱,镜头向下呈现的习武故事微小、细腻但充满感动。同时,节目还将崆峒派传承至今的奇门兵器与当下崆峒武术的创新发展结合起来,从生活细节开始并辅之武术搏斗的宏大场面,最终与两位习武者手持连枷演练招式“缠、挡、劈”的动作与打谷姿态自然衔接,直观呈现“农具变兵器”的历史脉络,至此,武术的文化内涵化抽象为具体,成为可触摸的历史传承与生活智慧。

02

古今对话:让老技艺长出时代新枝

非遗的传承在于立足本来推陈出新,在古今交融中挖掘可持续的发展路径。节目以“时空对话”的叙事手法,将甘肃非遗置于历史与当代的双重语境中,挖掘其跨越千年的文化价值,展现老技艺在新时代的光芒。

敦煌舞蹈、夜光杯雕的呈现,搭建起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片段开场表演的《故园・1900》,演员们以身体为笔,再现飞天、反弹琵琶的灵动瞬间,再现莫高窟壁画舞姿,让千年壁画活起来,而活起来的关键正是钻研古代壁画还原舞蹈动作。这不仅是一场表演,更像是一场穿越千年的美学复刻。与此同时,被誉为戈壁滩上的“超级太阳”的熔盐塔式电站,减排量相当于种下了万亩森林。其罐体外壁打磨采用的“水磨抛光法”与甘肃非遗夜光杯雕的古今互动,不仅展现了非遗智慧的当下传承,更彰显了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实力。节目紧扣历史与当下两大脉络,让观众体悟到敦煌舞蹈、夜光杯雕不仅能守护历史的色彩,也能借助现代力量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甘南锅庄舞的创新传承,同样被镜头赋予深刻意涵。在甘肃省碌曲县尕海镇中心小学,完代贡、田俊两位教师将锅庄舞与现代舞蹈元素融合,编创的舞蹈中,草原少年的“颤膝”“甩袖”保留着对大地与雄鹰的敬畏,街舞的律动又注入青春活力。年轻人以自己的方式将舞蹈文化的基因代代相传,特别是在融合创新后,锅庄舞的意义不仅仅是一支舞,而是流淌在当地人血液里的美好记忆。

03

社群共守:以集体力量筑牢文化根基

非遗的传承不是“一枝独秀”,而是集体实践的“百花齐放”。节目以群像镜头捕捉这一特性,展现非遗在凝聚民族认同、维系乡村社群中的核心作用,凸显“众人共守”的传承逻辑。

甘肃临潭万人扯绳赛的影像,恰是甘肃非遗“社群传承”的生动缩影。镜头放弃仪式化地罗列细碎环节,而是捕捉到非遗最核心的文化场面:长者与后背共同延续着这份古老的传统运动,他们之间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展现出对历史记忆的集体守护;比赛时各族群众不分你我,数万双手攥紧同根绳,号子声里满是同心协力的温度。尤其是元宵节数十万人扯绳的场面,没有特意编排,而是将叙事聚焦群众的热情参与,此时镜头里的绳索早已超越体育器械的意义,变成文化自信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甚至是民族凝聚文化认同、共筑精神家园的象征。

锅庄舞与崆峒派武术的师生传承,在日常教学场景中更为鲜活。教师完代贡、田俊主动创新,将锅庄舞与学生熟悉的现代舞蹈结合,编创适合校园的舞蹈形式,让非遗焕发新光,使得传承更贴近年轻群体。岳起中、张炜英两位耄耋侠侣开免费武馆,招收数百名学生,将千载武学的浑厚底蕴代代相传。这种师生间的互动,既保留了非遗的核心技艺,又通过社群的参与,让非遗在新一代中落地生根,为社群传承注入了新鲜动力。如今,锅庄舞与崆峒派武术不仅承载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更成为文旅融合的纽带,带动了周边产业发展。

节目以庄重而富有温度的影像,扎实的内容、严谨的叙事对陇原非遗展开的深度解读,让非遗从历史深处再次走向当代视野。值得赞叹的是,节目没有将非遗神化,更没有把非遗抽象为文化符号,而是通过还原真实的生活场景、搭建古今平等对话的平台、呈现社群聚集的集体力量,让非遗成为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承的宝贵文化财富。另外,节目不仅让观众读懂了陇原大地非遗的独特魅力,更激起非遗传承创新的新思路——唯有扎根生活、创新表达、凝聚集体力量,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