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28岁女舞蹈师确诊艾滋病,流泪坦言:早有异常,当时没重视

发布时间:2025-09-09 14:16:23  浏览量:1

舞蹈这种职业,看起来光鲜亮丽,身体柔韧灵动,肌肉线条漂亮。但谁能想到,在舞台上光芒万丈的背后,也可能藏着病毒的阴影。一个28岁的年轻女舞者,身体素质不输任何人,却在一次体检中突然被确诊为HIV感染者。她说自己早有感觉,但当时忙、累、年轻,觉得熬一熬就过去了。

那到底是什么“异常”?这事儿和我们普通人又有什么关系?今天咱们就把这个事儿掰开揉碎,像跟家里人聊天一样,慢慢说说清楚。

说到艾滋病,很多人脑子里第一反应还是“应该不关我事”,下意识觉得这是某些“高危人群”才会得的病。但病毒可不管你是跳舞的还是打字的,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它要是找上你,根本不打招呼。

这位女孩最早的异常,其实是反复发烧、淋巴结肿大、皮肤长疹子。她以为是感冒、过敏、免疫力下降,平时排练强度大,吃得也不规律,就一口一个“最近太累了”,忍忍就过去。可病毒不会因为你辛苦就网开一面——它是悄悄摸进你身体的那种,前期症状模模糊糊,容易被忽略。

很多人不知道,HIV感染早期其实是有征兆的,只是它太像小感冒。你可能会低烧、出汗、咽痛、肌肉酸痛,甚至出现一两处口腔溃疡,时间一久自己还真就当成熬夜、上火。

尤其女性,很多时候还会有月经紊乱、阴道分泌物改变、频繁泌尿感染等表现。可惜大部分人一边忙着工作,一边自我安慰:这点小毛病,忍一下就好了。

但真相是,病毒早就开始悄悄攻击你的免疫系统

艾滋病最“厉害”的地方,不是它本身致命,而是它慢慢地把你身体的免疫系统搞垮。原本你感冒几天就能好,现在拖个十几天还反复;以前只是肚子不舒服,现在一吃就拉,没完没了。

皮肤上动不动就长疹子、长疖子,怎么都不好。你变得越来越“不抗事儿”了,这是身体在提醒你:免疫力已经出问题了。

说到这儿,很多人误会很深的就是传播方式。有人以为坐地铁、用公厕、握手、吃饭会传染。其实真的不会。HIV传播只通过三种途径: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而且它对生存环境要求苛刻,离开人体几分钟就死翘翘咯。你坐谁屁股后面、用谁的水杯、和谁吃火锅,不会感染。

但你要是有不安全的性行为,那就真得当心了。像女孩这种情况,就是因为一次“没带套”的冲动行为,给自己惹来长久的麻烦。她事后也后悔,说“那时候觉得对方挺干净的,看着不像有病的”。

哎,问题就在于,HIV感染者在前几年可能啥症状都没有,看起来比你还健康。你光凭眼睛是看不出来的。

那有人问了:她确诊了,那是不是就等着慢慢“走下坡路”了?

其实不是。现在医学进步非常快,只要及时确诊、规范服药,是可以把病毒控制得非常低的,甚至低到检测不出来。这种时候,病毒复制停止,免疫系统恢复,生活质量并不会差太多。关键是,早点知道、早点干预。

目前治疗HIV的药物叫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简称ART。它不是把病毒“杀死”,而是让它“睡着”,不再活跃,也不再伤害你身体。有点像你把小偷关进了地牢,不让他再出来作乱。药物需要每天按时吃,不能断,一旦中断,病毒可能反扑。

说到这儿,咱得说点冷知识——你知道吗?如果一个HIV感染者服药达标,病毒载量降到不可检测水平,他/她通过性行为传播给他人的几率几乎为零。这不是我说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在2018年就明确提出的“U=U”原则:Undetectable=Untransmittable。病毒量检测不到,就不会传播

那是不是说,艾滋病就没啥可怕的了?

也不是。你得知道,这病目前还没有疫苗、也没有根治的办法,一旦感染就是一辈子的事。你得一辈子吃药,一辈子定期复查,一辈子注意各种并发症。你还得面对一些人不理解的眼光,甚至连谈恋爱、结婚、生孩子都要格外小心。这不是“死不了”就能轻松面对的日子

再说一个现实点的事儿:这女孩确诊后,最先不是怕死,是怕“说出去”。她哭着说,“我跳舞跳了十几年,身材、气质、形象都靠这个吃饭,现在一旦别人知道我得了这个病,我以后还怎么在这个圈子混?”

这就是我们社会“谈艾色变”的现状。很多人不知道,HIV感染者只要病毒控制好,跟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运动、社交、恋爱,他们甚至比普通人更注重健康管理。这种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偏见和无知。

现在很多高校都在推广自愿匿名的HIV检测包,像验孕棒那种,自己滴血、自己看结果,十几分钟就能知道。国家层面也有免费检测、免费治疗的政策,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控制”。但问题是,很多人连“要去测一下”这一步都迈不出去。

咱们身边很多年轻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情绪波动大,再加上社交方式越来越开放,什么“闪恋”“约会软件”“一夜情”,都显得很“现代”。可身体不是App,不能说删就删,一次不当行为,可能就是一辈子的转折

那该怎么办?难道人人都要活得像和尚尼姑一样?

不是这个意思。关键是要有风险意识,要有保护意识。该用的安全措施要用,不知道对方健康状况的,不要轻信外表。如果真的有过高风险接触,也别拖着不去检查,十分钟的检测,可能换来一辈子的安心。

有一个词叫“窗口期”,说的是感染后的一段时间,体内已经有病毒,但血液检测还没阳性。这段时间一般是2周到3个月。所以有时候你测了没事,不代表真的没事。如果真有高风险行为,检测要分阶段做,隔一段时间再复查一次。

说到这儿,我想起一个病人,男的,30多岁,搞设计的。他也是反复感冒、口腔溃疡,怎么都不好。刚开始去看门诊,医生说可能是免疫力差。后来越查越不对劲,查出是HIV。

他当时懵了,说自己“从来不乱来”。结果细问之下,是他老婆之前有过感染史,怀孕前没查出来,传给了他。这种情况虽然罕见,但不是没有。夫妻之间也建议定期体检,尤其是准备怀孕时,更不能含糊

现在这个舞蹈女孩已经开始服药了,病毒量控制得不错。她说,虽然一开始觉得天都塌了,但现在发现,病不可怕,怕的是不知道、怕的是不面对。她还告诉我,以前跳舞是为了赢比赛,现在跳舞是为了活得更长久。

她的故事,其实是很多人的缩影。不是每个人都能幸运地早发现,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坦然面对。但如果我们能多一点了解、多一点理性,少一点误解、少一点歧视,也许就能让更多像她一样的人,活得不那么孤单。

别等到身体喊疼了才想起去检查,别等到病毒来了才想起要保护自己。身体这东西,借不来、换不了,它只属于你一个人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进展报告(2023年)[R].北京:中疾控,2023.

[3]世界卫生组织.HIV/AIDS最新全球数据与防治策略更新报告(2022年)[Z].日内瓦:世卫组织,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