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 国” 历史大揭秘
发布时间:2025-09-09 14:57:32 浏览量:1
巴国是一个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历史悠久的古国,其文化独特,与蜀国共同构成了四川盆地早期的文明核心。
一、巴国的起源与出现时间
巴国的历史非常久远,其起源笼罩在神话传说和历史记载的迷雾中。
1. 传说时代:
根据《山海经》、《后汉书》等古籍记载,巴人的始祖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太昊(伏羲)部落。
一个著名的传说是关于“廪[lǐn]君”的。
相传,有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五姓部落争夺首领,最终通过投剑、赛船等考验,务相胜出,被尊为“廪君”。
他曾率领部落从湖北清江流域向西迁徙,征服了盐阳的母系氏族(盐水神女),最终在夷城(今湖北恩施附近)建立了巴国。
这个传说反映了巴人从部落联盟向国家形态过渡的过程。
2. 有史可考的出现时间:
虽然传说很早,但有相对可靠文字记载的巴国,其作为一方势力登上历史舞台的时间大致在商朝晚期至西周初期(公元前1000年前后)。
殷墟甲骨文中已有“巴方”的记载,商王武丁曾派妇好率军征讨“巴方”,这表明在商朝时,巴人已经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并与中原王朝发生了联系。
周武王伐纣时,巴人是重要的同盟军。
《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
这说明在公元前1046年的牧野之战中,巴人军队以英勇善战和独特的“军阵歌舞”而闻名,为周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此,巴国作为一个有明确历史记载的方国或政权,其出现时间最迟不晚于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1世纪)。
二、巴国的疆域与核心区域
巴国的疆域并非固定不变,但其核心区域始终围绕在:
早 期:以鄂西清江流域为中心。
鼎盛时期:扩张至重庆全境、四川东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及贵州北部的广大地区,其都城多次迁徙,可能包括江州(今重庆渝中区)、垫江(今重庆合川)、平都(今重庆丰都)、阆中等地。
三、历史大事与兴衰历程
巴国的历史是一部与周边强国不断斗争、合作和融合的历史。
1. 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
受周王室分封,成为南方的诸侯国之一,与蜀国、楚国、秦国等并存。这一时期巴国相对稳定,发展了自己的文化(如巴渝舞、青铜器铸造)。
2.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
与楚国的斗争与合作:这是巴国对外关系的主线。初期,巴国与楚国曾联姻(《左传》记载楚共君与巴国女子联姻),也曾联合出兵申国。
但后来关系恶化,爆发了长达数百年的战争。巴国在强大的楚国压力下节节西退,丢失了汉水流域和清江流域的大片土地。
与鄾、邓、庸等国的战争:巴国曾为报复楚国,出兵攻打楚国的附庸国鄾国和邓国(在今湖北襄阳附近),并一度取胜。
3.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
联秦灭楚与灭庸:公元前611年,巴国与秦国、楚国联合,共同灭掉了位于湖北竹山一带的庸国。
瓜分庸地后,巴国的领土得到了一定扩张,但最大的受益者是楚国,秦国也势力南伸,巴国地缘压力更大。
巅峰与转折“巴蜀相争”:战国中期,巴国和蜀国成为四川盆地的两个主要对手,双方为争夺盐泉、土地等资源长期战争,互有胜负。
这场消耗战极大地削弱了巴和蜀的实力,为后来秦国的入侵埋下了伏笔。
走向灭亡:战国后期,巴国国力日衰,内乱频发。蜀王伐苴侯,苴侯逃到巴国,巴国又向秦国求救,这给了虎视眈眈的秦国一个绝佳的出兵借口。
四、巴国灭亡时间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采纳了司马错“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的战略,派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人率大军经石牛道南下,先后灭亡了苴、蜀、巴三国。
巴国的灭亡过程相对迅速。秦军先灭蜀,俘虏蜀王。随后,张仪等人顺势东进,俘虏了巴王,轻而易举地灭亡了已经衰弱的巴国。
五、巴国灭亡之后
秦国在巴国故地设置了巴郡,实行郡县制进行管理。巴人并未立刻消失,其民族和文化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存在。
秦汉时期:巴人成为秦、汉帝国的编户齐民,其精锐部队“板楯蛮”以善用弩箭和木盾闻名,多次被征调为朝廷作战,号称“神兵”。
文化遗产:巴国文化深刻地影响了后世,其勇猛尚武的精神、独特的巴渝舞(演变为汉代的宫廷武舞,并可能对川剧等地方艺术有影响)、船棺葬、錞于等青铜乐器,都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巴国的历史,是一个古老民族从部落联盟到方国,再到被纳入大一统帝国进程的典型缩影,展现了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