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从“父母留守我”到“我留守父母”:这样的人生,你想改写吗?

发布时间:2025-09-09 19:38:59  浏览量:1

从“父母留守我”到“我留守父母”:这样的人生,你想改写吗?

文‖衡东诗勤·为你写传记

村口那棵老槐树,简直是咱家族“留守连续剧”的常驻群演——它见过咱爹妈背着洗得快透光的帆布包,里面塞着给咱煮的鸡蛋(壳都快磕破了),在晨雾里挥着手说“过年就回”,那语气跟咱后来哄孩子“再哭就给糖”似的没底,转身就往火车站台跑,把年幼的咱丢在爬满青苔的老屋里,只留下妈妈织了一半的毛衣,在衣柜里叠得跟“思念千层饼”似的。

后来呢?轮到咱上场了。攥着皱巴巴的车票,孩子抱着咱的腿哭“爸爸别走”,咱心里跟被猫抓似的,嘴上还得硬撑“乖,爸爸赚了钱给你买玩具”,结果转头就把两鬓染霜的爹妈留在日渐空旷的庭院。窗台上那盆爹妈总说“等你回来浇”的茉莉,枯了又浇,浇了又枯,活脱脱成了“留守植物代言人”。

小时候不懂离别,只知道趴在门槛上数日子,把日历都快抠出洞了。盼着赶集日爸妈能突然冒出来,盼着电话里别总说“忙着呢”(咱都能想象出他们一边接电话一边搓麻将的样子),更盼着睡前故事别再是奶奶翻来覆去的“从前有座山”——

那故事的续集咱都能编了:“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又开始讲‘从前有座山’……”手里攥着爸妈上次回来买的水果糖,糖纸揉得跟咸菜似的,也没等到他们陪咱吹一次生日蜡烛。那时候咱特天真:“要是爸妈能多陪陪我,我宁愿不吃糖!”(后来才知道,不吃糖是不可能的,陪才是关键)。

等咱长大成了“爸妈”,才懂当年那点“无奈”有多扎心。早高峰挤地铁,咱跟沙丁鱼似的贴在门上,脑子里还在转客户的“再改一版”,孩子奶粉钱在脑子里自动循环播放,老家爹妈又发来“不用惦记,家里都挺好”的语音——这话翻译过来就是“我们想你了,但不敢说”。

好不容易回趟家,想陪孩子搭回积木,手机跟长了腿似的往手里跳,客户的消息比孩子喊“爸爸”还急;想给孩子讲本绘本,眼皮重得快粘在一起,嘴里念着“小兔子乖乖”,脑子早飞到明天的PPT上了。夜里看着孩子熟睡的脸,咱心里那愧疚感,跟偷吃了孩子的零食似的:“要是我能多陪陪娃,少改两版方案就好了!”

再往后,头发白了,咱也成了“留守老人”。守着偌大的房子,把孩子的房间打扫得能反光,他们爱吃的菜热了三遍,都快成“压缩罐头”了,也没等到一句“妈,我回来了”。

翻朋友圈跟做侦探似的,看孩子发的工作动态,想评论“注意身体”,又怕人家嫌咱唠叨,最后只敢偷偷点个赞,还得琢磨半天“会不会显得太刻意”。

拨通视频电话,没说两句就听见“妈,我先忙了”,挂了电话,咱坐在阳台的摇椅上,看着夕阳沉下去,心里空落落的,跟刚吃完一碗没放盐的面条似的:“要是孩子能多陪陪我,我宁愿不跳广场舞!”

你说邪门不邪门?一代又一代,人生跟按了循环键的广场舞神曲似的,到点就自动播放“离别模式”。在相同的年纪,做着相似的事——盼团圆盼得脖子酸,等归期等得花儿谢,熬孤独熬得会跟电视说话,最后悄悄把想留的时光弄丢了。

咱都在这场叫“人生”的戏里打转:小时候演盼父母的“小可怜”,中年演忙生计的“打工人爹妈”,偶尔还得客串“催婚催生”的配角(戏份比主角还多),一边在自己的剧本里当C位,一边在别人的故事里当背景板,偶尔深夜刷到自己小时候的照片,还得抹把脸:“嘿,当年这小屁孩,怎么就活成了自己爸妈的样子?”

这就是太多普通人的一生:背着生活的“大包袱”辗转奔波,把委屈和思念都藏在“我没事”里,直到老得走不动了,像棵枯了的树,根断了,这场戏才算散场。但总有人不想按“循环键”!他们看着爹妈眼角的皱纹,看着孩子粘人的小模样,琢磨着:“凭啥咱就得代代‘留守’?”

有人干脆辞了大城市的“996工作”,回村开起了农家网店,把家乡的土特产卖到全国各地——白天跟爹妈在果园里唠嗑(顺便偷吃两个苹果),晚上陪孩子写作业,订单提示音跟孩子的笑声此起彼伏,家里热闹得跟过年似的,再也不是“冷清招待所”;

还有人把老家的旧屋改成手工作坊,带着村里的大妈们做刺绣、编竹篮,赚的钱够给爹妈买新棉袄,院子里的石桌上总摆着热乎的茶水,张婶李姨的家常话比电视剧还精彩,连隔壁王大爷都天天来蹭茶听热闹。

他们没活成“循环剧本”里的工具人,反倒把日子过成了“家庭欢乐剧”:有家人在身边唠嗑,有自己喜欢的事做,连空气里都飘着饭菜香。

其实打破循环哪有那么难?关键是得先搞明白自己想要啥——不是别人眼里“年薪百万”的成功,而是能攥在手里的陪伴;不是写字楼里“西装革履”的体面,而是家里“拖鞋睡衣”的踏实。

就像咱慢慢悟出来的:

先“阅己”——别跟着别人瞎跑,搞清楚自己要的是“家人热炕头”还是“远方写字楼”,别被生活的洪流推着走,跟个没头苍蝇似的;

再“悦己”——陪爹妈唠唠嗑比跟客户喝酒舒服,陪孩子玩会儿比改方案开心,日子过得舒坦,比啥都强;

最后“越己”——别被“必须去远方赚钱”的规矩绑住,咱想把日子过成啥样,就过成啥样。

毕竟人生不是固定的DVD,没有“只能这么播”的道理——你想按“快进”还是“暂停”,想换“剧情”还是“主角”,全看你自己。你说,对吧?

写于湘南千年水乡古镇大浦

2025.09.07.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