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盐山县文明办“家风好故事”征集活动入选作品展播(19期):民间文艺点亮乡村大集 六旬老人义务搭建文化舞台

发布时间:2025-09-09 20:15:20  浏览量:1

好的家风不仅影响后世子女,也影响一个地域的社会风气;家训家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盐山县自2016年至今,持续10年开展家风家训建设工作,弘扬好家风、促进好民风、涵养好社风、形成好县风,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

2025年,盐山县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家风家训建设工作,广泛发动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征集在励志为学、孝道积善、勤俭修业、宽容养心、戒私守法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家风好故事。即日起,我们将陆续展播部分优秀家风故事,以典范的力量,带动营造德润万家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引导盐山广大普通家庭在传承中升华,赋予新时期百姓家风更多的内涵,进而转化为支撑家庭前进、社会发展的强劲动能。

民间文艺点亮乡村大集 六旬老人义务搭建文化舞台

庆云镇东关村 刘胜利家庭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一阵清脆的锣鼓声便划破了庆云镇的宁静。六十八岁的刘胜利站在老庆云大集的中央,手中的鼓槌一起一落,铿锵有力的节奏顿时引来了四面八方的乡亲。

“锵锵锵——”这锣鼓声不仅在唤醒一个乡村集市的清晨,更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家风情深、文化传承的动人故事。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乐才是真幸福。”这句朴素的家训,源自刘胜利的先辈。“先辈经常说,乐器不只是乐器,它更是连接人心的桥梁。”刘胜利抚摸着手中略显陈旧的大鼓,眼中满是怀念,“那时候虽然物质匮乏,但大家的笑声却格外真切。”

十年前,当刘胜利看到村民们农闲时不是打麻将就是看电视,文化生活单调乏味时,先辈的话再次在他耳边响起,那一刻,他萌生了组建艺术团的想法。然而想法虽好,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最初,不仅外人觉得他是在“瞎折腾”,就连家人也表示不理解。儿子直言:“爸,您都这把年纪了,好好享清福不行吗?何必自找苦吃。”但刘胜利没有放弃,他召集全家开了个家庭会议,“现在乡亲们缺少精神文化生活,咱们有能力,为什么不带头做点事?”一番话打动了全家人。从此,刘家老少齐上阵,开启了一段文化传承的非凡历程。

组建艺术团的第一步是购置设备。刘胜利毫不犹豫地取出自己的积蓄,买来了大鼓、音响等。设备有了,接下来就是要动员村民参加,刘胜利挨家挨户去邀请。

艺术团成立之初,有些家庭并不支持家人参加。张大爷的老伴就曾找到刘家,抱怨道:“老张跟着你们排练,家里活儿都不干了,这像什么话?”刘胜利没有争辩,而是笑着请对方坐下,端上热茶,然后叫来几个艺术团的成员,大家一起聊起了参加活动后的变化。张大爷也感慨地说:“以前闲着就打麻将,腰酸背痛还输钱。现在跟着大伙又唱又跳,身体好了,心情也舒畅了。”更让张大娘没想到的是,下一个集日,她看到老伴在台上精神抖擞地敲着锣,引得台下掌声不断,那一刻,她突然理解了活动的意义。这样的事情不止一例。艺术团成员李大姐的丈夫原本反对她参加,直到看到妻子在台上自信洋溢的表演,才发现原来相伴多年的妻子还有这样闪光的一面,夫妻关系也更加融洽了。

刘胜利常说:“好的文化活动能润物细无声地改变一个家庭的氛围。”事实正是如此。艺术团的成员们把在活动中培养的乐观精神、合作意识和生活热情带回家中,让许多家庭的氛围悄然发生了变化。争吵声少了,欢笑声多了;麻将声少了,音乐声多了;各自为政的少了,互助互爱的多了。好家风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个家庭。

经过十年的发展,老庆云民间艺术团已经从最初的三十多人发展到上百人,衍生出秧歌队、锣鼓队、戏曲社等多个文艺团体。2024年,刘胜利被授予情系庆云“志愿服务类”荣誉证书及奖杯。在领奖台上,他动情地说:“这份荣誉不属于我一个人,它属于每个为庆云镇文化发展做出贡献的家庭。是好家风让我们走到了今天。”

如今的老庆云大集,已不仅仅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更是传承好家风、凝聚乡村文化力量的平台。年轻的舞者穿着亮片演出服跳起广场舞,年长的艺人敲着古老的鼓点唱起地方戏,每个年龄段的村民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更让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看到孩子们愿意接过这份责任,我比什么都高兴。”刘胜利说,“好家风就是这样一代代传下去的。”夕阳西下,当最后一段欢快的秧歌舞曲落幕,刘胜利又开始张罗着收拾器材。这时,不少年轻人主动上前帮忙,其中不乏艺术团成员的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刘爷爷,我来帮您抬大鼓。”一个年轻人笑着说道,“我爸妈说,要不是您当年坚持,就没有今天这么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

刘胜利欣慰地看着这些年轻人,想起了先辈的话:“文化就像一盏灯,照亮了乡村的夜。”而好家风,便是这灯中永不枯竭的油。如今,这盏灯已经不仅在刘家明亮,更在庆云镇的每个家庭中发光发热。从刘家的好家风,到整个庆云镇的文化繁荣,这条乡村文化振兴之路证明:当每个家庭都点亮自己的那盏灯,整个乡村便会如同白昼般明亮。

锣鼓声再次响起,不再是孤单的节奏,而是千百个家庭共同的心跳。在这心跳声中,我们听到了传统文化的回响,听到了好家风的传承,更听到了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好家风点亮了乡村的夜,也照亮了前行的路。在这条路上,每个人都是传承者,每个人都是点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