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看见五台山 凡人凡事|《又见五台山》舞蹈演员的十年坚守

发布时间:2025-09-09 22:59:04  浏览量:1

大型主题情景剧《又见五台山》剧目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位演职人员倾注热爱日复一日的刻苦锤炼,他们似平凡岗位上的“螺丝钉” ,以无声却不可或缺的精密协作,共同铸就不凡。凭借着对表演的一腔热爱和敬业的执着,演员们在枯燥的训练中,对角色所展示的每一个人物定位和蕴含的人生哲理一次又一次的深研,构筑着独属每个人的平凡故事。

曹桂芬,这位《又见五台山》中令人过目难忘的推车卖早点的中年妇女,她的扮演者杨金凤已在剧组扎根十年。从初出茅庐的实习生到如今演技醇厚、独当一面的核心演员,杨金凤的艺术生命与曹桂芬这个角色早已血脉相连。

曹桂芬的单元剧,讲述的是小人物在生活重压下依然积极向上、奋力拼搏的故事。她的平凡在于每日与锅碗瓢盆、柴米油盐打交道;她的不凡在于面对陡坡与困境时,眼中那份永不熄灭的光亮和咬牙坚持的韧劲。而这份光亮与韧劲,也是杨金凤十年舞台生涯最真实的写照。

当她站在舞台上,用娴熟的演技、极具张力的肢体语言和饱含深情的台词,将曹桂芬的喜怒哀乐、坚韧与希望传递给观众时,她演绎的不仅是一个角色,更是自己在五台山这片土地上汲汲营营、执着追梦的心路历程。曹桂芬推的是生活的车,杨金凤推的是艺术的车;曹桂芬的坡是生活的艰辛,杨金凤的坡是技艺与创作的高峰。 她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五台山精神”中那份面对生活琐碎,看似淡然却又顽强坚韧,于细微处显光华的最质朴也最强大的生命力。

剧中那段令人屏息的“推车上坡”场景,堪称杨金凤表演艺术的华彩篇章。这平地“推车”,推的是千斤重担,演的是人生百味,更是杨金凤十年如一日,用身体和灵魂在舞台上书写的敬业宣言——纵然前路无坡,心中自有高山;纵然脚下平坦,肩上亦承万钧。

从基本功训练到舞台表演,从青涩学员到肩负传承使命的导师,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肢体语言、每一场表演的背后,都是杨金凤为了更好地演绎坚韧的五台山人文精神,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对热爱的执着坚守。

“舞台上看着很简单平凡的一个动作、一段剧情,毫不夸张,我们都在台下训练过上百次。”说到这里,杨金凤露出了有些羞涩的笑容,“有的时候,我们排练了两三天,甚至一个星期的剧目,因为舞台呈现效果不好,就取消了,我们演员组、导演组、灯光组、后勤组这么多人的努力全打水漂了。但是,确实也没有想过要放弃。我真的太热爱这份工作了,尽管很累但是每天都很充实,和大家一起辛苦训练建立起来的羁绊也是无可比拟的。只要睡一觉,我就感觉又是活力满满的一天了,就更加斗志昂扬地想把今天排练的剧目完美地拿下!” 五台山的晨钟暮鼓、山风林语,仿佛是她汲取力量的源泉,这片神圣的土地不仅提供了舞台,给予了她力量,更滋养了她的艺术生命和坚韧心性。

作为团队中的老演员,杨金凤主动承担起指导新人的责任,将十年积累的技巧和心得毫无保留地分享,每天表演之外的时间都用来指导新人演员排练。为了舞台表演能够给观众最好的观感,以最凝练直观的形式宣扬五台山的人文精神,杨金凤和学员们经常排练到凌晨,就像杨金凤的老师当初带他们做过的一样,他们印着前人的脚步一步一步踏着他们曾走过的路。

敬业不仅是个人的坚守,更是对行业传承和文化传播的担当,同时也需要一代代人的接力奋斗。爱岗敬业,于杨金凤而言,不仅是对职业的尊重,更是对这片给予她艺术生命和人生价值的土地的深情回馈与守护。她守护的不仅是舞台上的完美瞬间,更是决心要将自己对五台山文化的热爱,通过艺术形式得以传承和发扬的一盏心灯。

“我大学刚毕业就来《又见五台山》工作了,这十年里我从来没有一次想过要离开这里。因为我的家就在这里,就在五台山,更因为这份工作就是我的热爱。我非常热爱舞蹈,非常喜欢表演,能通过艺术作品将五台山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播出去,是我莫大的荣幸。”杨金凤说,“这里对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工作单位了,它更像是我的第二个家,是让我为了传播我们五台山具有深刻内涵的人文精神,而能够发光发热、实现自我价值的地方。”

爱岗敬业不是空洞的口号,它是杨金凤在平地“推车”时绷紧的每一寸肌肉,是深夜排练厅里滴落的汗水,是十年如一日对舞台的敬畏,是将个人生命价值与五台山的文化脉搏、与《又见五台山》的艺术使命深度融合的每一分钟。演员们身上的不凡来自于信念的不凡,来自于内心那份对生活、对事业、对脚下这块心灵净土矢志不渝的热爱与近乎偏执的坚守。他们在各自领域的坚守,守住的不仅是爱岗敬业的德行操守与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更是自己对家乡五台山孺慕之情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