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炬舞》
发布时间:2025-09-10 11:36:39 浏览量:1
《师恩炬舞》
七律
瞳沐山川映德星,
风吹云袂伴琴鸣。
潮生心曲方知道,
海立襟怀始悟情。
多少遥瞻观北斗,
往还长忆感长庚。
诗成泪涌燃灯夜,
冷暖人间仰月明。
注:献给教师节,感恩人生吾师。
向荣抒怀
2025年9月10日
《师恩炬舞》是糜向荣为2025年教师节创作的七律诗,以古典诗歌形式表达对教师的深切感恩与礼赞。全诗通过凝练的意象、工整的对仗和深厚的情感,构建出一幅师道传承与精神照耀的画卷。
一、意象选取与空间构建
首联“瞳沐山川映德星,风吹云袂伴琴鸣”以宏阔空间开篇。“山川”与“德星”并置,既喻指教师目光如星辰般照亮学子求知之路,又暗含“天地君亲师”的传统伦理维度。“云袂”“琴鸣”将教师形象诗意化,衣袂随风与琴声相伴,暗示教学如雅乐教化,兼具视觉与听觉的审美张力。
颔联“潮生心曲方知道,海立襟怀始悟情”以自然气象喻心智启蒙。“潮生”对应心曲涌动,暗喻知识如潮水般激发思维;“海立襟怀”则塑造教师胸怀如海的形象,两句形成因果逻辑:唯有经历心智的波澜壮阔,方能领悟师道真谛。
二、时空交织的感恩叙事
颈联“多少遥瞻观北斗,往还长忆感长庚”引入时间维度。“北斗”与“长庚”(金星)双星并提,既指教师指引人生方向如星辰永恒,又通过“遥瞻”“长忆”形成时空交错——昔日受教场景与当下感怀交织,强化了师恩的持久影响力。
尾联“诗成泪涌燃灯夜,冷暖人间仰月明”收束于情感高潮。“燃灯夜”既实指教师深夜伏案之景,又暗合佛教“传灯”典故,喻知识传承如灯灯相续;“仰月明”以明月喻教师清辉普照,与首句“德星”呼应,形成天体象征系统,凸显师者在人世冷暖中始终如明月般澄明守望。
三、古典与当代的融合
诗歌严守七律格律,中二联对仗工稳:“潮生”对“海立”,“心曲”对“襟怀”,“知道”对“悟情”;“遥瞻”对“长忆”,“北斗”对“长庚”,体现传统诗歌形式美。注中“献给教师节”的说明又赋予古典形式以现代意义,使尊师传统在当代语境中重生。
诗中“德星”“燃灯”等典故的化用不着痕迹:“德星”出自《史记·天官书》,喻贤士;“燃灯”源自佛教《维摩经》,皆使诗意更具文化厚度。而“冷暖人间”等语又带有现代人文关怀,形成古今情感的共鸣。
四、精神高度的升华
全诗通过“山川—海洋—星辰—明月”的意象升华,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哲学表达:教师不仅是知识传递者,更是道德标杆与精神引路人。尾句“仰月明”的仰望姿态,既是个体感恩的表达,亦是人类对崇高价值的集体致敬。
此诗可贵之处在于避开了口号式赞颂,以古典语汇构建出师者“立己树人”的本质——如星辰指引方向、如海洋包容启迪、如明月温润世间,最终在炬火传承与月光清辉的意象交织中,抵达了尊师主题的诗意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