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陶谦因不肯跳舞得罪人,汉代“以舞相属”有什么内涵?
发布时间:2025-09-10 17:38:48 浏览量:1
读史书有时候会发现很有趣的事情,比如你会发现,原来汉代及之后的魏晋时期,士大夫们喝酒时,会互相跳舞,以此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或者认可,然而有的人因为不愿意起来跳舞得罪了人。
蔡邕、陶谦不跳舞得罪人
将就还路,五原太守王智饯之。酒酣,智起舞属邕,邕不为报。智者,中常侍王甫弟也,素贵骄,惭于宾客,诟邕曰:“徒敢轻我!”邕拂衣而去。智衔之,密告邕怨于囚放,谤讪朝廷。——《后汉书》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名士、大学问家蔡邕本来因得罪权贵居住在五原郡,后来他正准备启程回郡的时候,五原太守王智为他送行。酒喝足后,王智起舞劝蔡邕,蔡邕不理他。王智是中常侍王甫的弟弟,本来很骄贵,丢了面子为宾客所嘲笑,就破口骂蔡邕说:“罪犯也敢轻侮我!”
蔡邕振衣而去。王智非常恨他,于是密告蔡邕心放怀怨,诽谤朝廷。灵帝宠幸的人也都诬陷他,蔡邕害怕无法幸免,于是逃命江海,远走吴会之地,往来依靠泰山羊氏,在吴地共待了十二年。
《三国志》注引《吴书》也记载了一个差不多的故事。陶谦担任舒县县令的时候,他的上级庐江太守张磐是与陶谦同郡的前辈,并且和他的父亲是朋友,因此特别亲近陶谦,但陶谦这个人性情刚直,以屈从张磐为耻。
有一次,张磐和众人一同回城,陶谦因公事进见,结束后,张磐常私下邀请陶谦留下饮宴,而陶谦时而拒绝。张磐又曾让陶谦起来跳舞,陶谦不听,张磐固请,陶谦起身跳舞,却又不转身。张磐问:“怎么不转身呀?”陶谦说:“不可转,转则胜人。”由此宴会不欢而散,二人终成嫌隙。
原来,古人把升官视作“日转千阶”。陶谦此语,言外之意是:我若一转,就不再屈居于你之下了。张磐自然能领会其中的深意,所以两人才结下仇怨。
“以舞相属”探究
中国古代十分注重礼乐制度,乐舞室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至秦汉之际不断发展。汉高祖刘邦起自民间,喜爱楚地民间歌舞,当他取得政权,返回故乡沛县时,感慨万分,自起舞歌《大风》:“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前世乐饮,酒酣,必起自舞。魏、晋以来尤重以舞相属,所属者代起舞,犹若饮酒以代杯相属也。——《宋书·乐志》
汉代士大夫们在饮宴作乐时,除了即兴歌舞之外,还有一种颇重礼仪的社交舞蹈,被称为以舞相属。属者,委也、付也,即邀请之意,前一个人舞罢,顺邀另一人起舞,此即为属。宴会中一般是主人先舞,客人再舞为报。
这种交际舞有严格的礼仪规矩,姿态仪容都有讲究,违反了规矩就是失礼。蔡邕、陶谦得罪人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不过,蔡邕是看不起王智的为人,以及不愿与宦官同流合污;陶谦则是因为性情刚直,不愿意屈从于张磐,所以他们才会故意“失礼”,以此表明自己的态度。
汉画像石中对“以舞相属”的礼仪舞蹈,有所表现,如四川彭县出土的汉画像石中,主人戴冠,宽袍广袖,袖中又套窄长袖,五彩镶边,右手举起,左手作相邀状,客人亦长袍广袖,举右手,左手前伸答舞,主人旁有女侍者执便面(扇子),客人旁有男侍者,端一长案,正拟捧上酒馔。此外,还有以舞相属的连环图像。
在大家的印象中,现代社会里,跳舞似乎是女性,或者是某些少数民族的专属技能。然而“以舞相属”说明,我们汉民族及古代的士大夫,也是擅长舞蹈的。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以舞相属”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参考资料:《后汉书》、《三国志》裴松之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