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好的关系,一定是双主体在场状态
发布时间:2025-09-12 17:59:36 浏览量:1
好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有人说好的关系应该是像镜子一样,能够照见他人,也能够映出自己。是啊,不管是什么样的关系,都需要彼此的参与。
这就好像是两个人跳舞一样,如果一方跟着节奏在跳动,另一方却始终站在原地,那么再好的舞蹈也是展示不出来的。
确实,人与人之间的任何关系都是如此,从来都不是某个人单方面的付出或者是支撑的,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双主体在场”的状态。
那么什么是“双主体在场”?给出的定义说得就是在人际交往中双方都能保持独立自主的意识,既不失去自我也不完全依赖对方。
简单的来说就是要双方都参与。的确,任何关系如果只是一个人的 “独角戏”,那么再深厚的感情也只会被消磨殆尽。
就好像是在生活中,当朋友聚会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在各自低头刷手机的时候,那么慢慢的这样的聚会就再也不想参加了。
试想一下,你的朋友跟你分享一件开心的事情,比如 “我终于拿到考成功了!”,如果只说 “挺好的”,可能给对方的感觉就是在敷衍。
但是如果说 “太为你开心了!之前你还总担心过不了,现在终于如愿了,肯定特别激动吧!”,这样的回答既能够呼应了对方的情绪,也能够告诉对方自己对他的关注。
正如有一段话说得好:“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这些其实都在告诉我们,“双主体在场”的核心:自我在场和对方在场。
所谓的自我在场,更多的时候强调的是 “你有你的世界,我有我的坚持”,同时又愿意走进彼此的世界看一看。
毕竟,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决定了看法不同。这个时候就要学会 “尊重差异,不强行改变”。每个人都该有属于自己的地方:你有热爱的事业,他有坚持的爱好。你会为了目标熬夜奋斗,他也能为了梦想全力以赴。
总之,就是“既有相交的地方,也有相离的部分”,彼此都有自己的空间和共同的空间,彼此也从来不是对方的附庸。
所谓的对方在场,更多的时候强调的是参与度,既能够看到对方的需求,也能够看到彼此的边界。都得换位思考,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对方。
这点其实在很多关系里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都会遇到“为你好”这样的情况。
然而这样的情况更多的时候,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规划对方的路线。是啊,很多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你的规划有没有问过对方的意见。
当然,并不是说任何关系我们只要双方主体在场就万事大吉了,并不是这样的,更多的时候还需要我们实践起来。需要在一段关系中不断磨合、共同靠近的过程。
毕竟,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其实都属于“单方面主体在场”,更多的是属于以一方为主。就好像是天平一样,一边太满一边太空。
深以为然,不管是什么样的关系,从来靠不是 “一个人紧要就能圆满”,更多的时候需要彼此在这段关系里面用心。
就好像有人说得那样:“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关系,都是相互的,你感恩我的付出,我们回应你的热情。”
所以,什么是“双主体在场”,那就是在一段关系里面,既能够保持“自我在场”,又能做到“对方在场”,然后再通过彼此的用心,这样的关系一定能够走得更好。
文|明浮生
图|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