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和田白玉“玉舞人”雕件「旧藏」高6.8cm宽5.7cm厚1.2cm
发布时间:2025-09-17 03:50:08 浏览量:1
汉代和田白玉舞人雕件:玉中藏舞,尽显大汉风雅
这件汉代和田白玉 “玉舞人” 雕件,以和田白玉为材,高 6.8cm、宽 5.7cm、厚 1.2cm,重 66 克。上手品鉴,和田白玉质地温润细腻,触手如抚油脂,玉料绺裂少见,皮壳包浆自然醇厚,似蒙着一层时光的薄纱。沁色虽淡,却过渡得十分自然,那是岁月与玉石长久交融留下的独特痕迹。
再看工艺,它采用圆雕技法,尽显汉代玉雕 “重神韵、尚简约” 的艺术风格。舞者身姿曼妙,一臂扬起,长袖飘逸,另一臂舒展,精准还原了汉代舞蹈 “翘袖折腰” 的典型姿态。雕刻刀法简洁流畅,寥寥数刀,就把衣纹褶皱与身体曲线刻画得淋漓尽致,人物神韵呼之欲出。从尺寸比例来说,整体十分协调,人物的身高与肢体长度比例恰当,既展现出舞者的轻盈灵动,又契合了它作为玉雕陈设或佩饰的实用需求,视觉上给人一种和谐优美的感受。其表面的装饰,以简洁的衣纹线条为主,顺着舞者的身姿蜿蜒伸展,流畅又自然,既体现出衣物的质感,又与人物动态完美融合,为玉舞人增添了不少灵动的艺术气息。
将视角拉到历史维度,汉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随之蓬勃发展,乐舞艺术尤为盛行,上至宫廷贵族,下到民间百姓,都对舞蹈有着浓厚的兴致。当时社会主流审美崇尚简约大气,同时又追求人物的神韵与动态之美,这样的时代背景与审美观念,共同塑造了汉代玉舞人的艺术风格。在工艺传承上,汉代玉雕工艺是在战国玉雕成就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汉代工匠进一步探索人物雕刻技法,尤其是在圆雕人物方面,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这不仅体现在玉舞人的制作上,也为后世人物玉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魏晋及以后的玉雕风格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对比同类型、同年代的汉代玉舞人,这件玉舞人选用的和田白玉材质十分上乘,在汉代玉舞人中颇为难得。而且它保存状况良好,包浆自然,雕刻工艺精湛,舞者神韵十足,是研究汉代乐舞文化与玉雕工艺的重要标本。从共性角度看,它和其他汉代玉舞人一样,承载着汉代的乐舞文化与审美观念,在造型、工艺上都体现出汉代艺术简约、重神韵的特点,与汉赋、汉画像石等艺术形式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汉代文化艺术的整体风貌,是汉代乐舞文化的物质载体,见证了汉代社会的文化生活与艺术追求。
谈及艺术审美与市场价值,在艺术审美上,它有着典型的汉代艺术风格,简约大气且神韵十足。温润的和田白玉、流畅的圆雕线条、灵动的舞者姿态,尽显古朴优美的艺术魅力,蕴含着汉代的文化精神与审美情趣。市场价值方面,汉代和田白玉雕件向来是收藏市场的珍品。
2019 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中,一件类似的汉代和田白玉舞人雕件(尺寸、工艺特征相近)以 280 万元成交;2022 年西泠印社拍卖会上,一件保存状况稍逊的汉代玉舞人也拍出了 190 万元的价格。这件玉舞人玉质优质、工艺精湛、保存良好,稀缺性较高。不过收藏市场受多种因素影响,价格存在波动风险。随着人们对汉代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高古玉收藏热度的持续,其收藏价值有望进一步提升。对于普通收藏爱好者而言,入手这类高古玉需格外谨慎,要重点观察玉质的老化程度、包浆的自然性、工艺的时代特征等关键鉴别点,同时充分了解市场动态。
这件汉代和田白玉舞人雕件,不只是一件精美的古代玉雕,更是汉代乐舞文化与艺术精神的生动体现,跨越千年时光,将汉代舞者的曼妙身姿与艺术风采留存至今,等待着更多人去欣赏、去感悟。关于这件玉舞人,大家若有独特见解、有趣故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一起交流探讨。
#宝藏兴趣收藏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