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掉一个退休老人的,不是跳舞、打牌、暴走,而是“施害者快感”
发布时间:2025-09-17 12:36:46 浏览量:1
到底是坏人变老了,还是老人变坏了,三五句话说不清。
反正我们看到一些老人,跳舞扰民、一天打牌几场、暴走还横着走,不好理解。
在应该得到大家尊重的年纪,却变成了过街老鼠,是社会的问题,更是个人的问题。
跳舞、打牌、暴走,这些都是表现,深层次的原因在心理,在思维模式上。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施害者快感”——意思是说,伤害了他人,不会觉得羞耻,反而因为得逞了,对方气急败坏,显得很高兴。
有一句俗语:“人不知自己有害,蛇不知自己有毒。”
一个人身在祸害之中,却没有自知之明,就会变本加厉,直到整个人都被废掉。
一个退休老人,一旦有了“施害者快感”,后患无穷。
01
一些老人的快乐,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相信很多人看过这样的情况:一群老人,穿着统一的服装,走在大街上,还喊着口号。
忽然来了一辆车,但是看到一群人,也不得不停下来让路。
这时候,老人们不会觉得自己占用车道是错的,而是看到车被逼着停下来,是很骄傲的。
还有这样的情况:一群大妈在小区公园跳舞,打鼓,声音震耳欲聋。
有几个小伙子来劝说,请大妈们停下来,起码应该降低分贝。
大妈是不会听的,反而看着小伙子,气急败坏的力量。大妈们感觉,自己“胜了一局”。
还有这样的情况:大爷大妈都在打麻将,哗啦啦的声音,一直到夜里。
有人输钱几百,有人赢钱几百。赢钱的人,很是开心。赢钱的人,看到输钱的人,很难受,没有一点同情,开心还增加了几倍。
有赢钱的人在想:“你也有今天,被我赢了吧。”
幸灾乐祸,这肯定是不对的。但是乐在其中的人,就觉得自己对了;害人也是快乐的,满足了自己的某种人性。
反观那些受害的人,有一部分是符合“煤气灯效应”的——讨好型的人,被伤害之后,只是反复请求对方,不要继续伤害了,并没有用行动做出反击。
受害的人,也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劝说老人们,别继续了。老人不听,就算了。
受害者的“煤气灯效应”,也助长了一些老人的施害者快乐。
比方说,公交车上,老人非要某个年轻人让座。年轻人很害怕,就让了。
老人一旦得逞了,下次就会理直气壮地要让座,否则就挥舞拳头了。
至于老人占用公共资源,破坏不起眼的设施,那就更没有外人管了。于是乎,老人觉得很快乐。
人在上班的时候,还有单位管一管,还不能给单位抹黑。常常会学习,提高警惕,自我反思。而退休之后,那就自由了,没有人管。也因为年纪大了,别人不敢招惹。老人的施害者快乐,就慢慢累积起来。
02
人性有一个弱点,叫“吃软不吃硬”。
要避免施害者快感,有两种方法。
第一,遇到比自己强势很多的人,让你不得不低头,再也不会放肆。
第二,让自己的道德感强起来,再也不敢有出格的行为。
第一种方法,会让人很吃亏。尤其是两个人都冲动之下,身体是会受伤的。甚至卷入官司。
因而,我建议老人们,常用第二种方法——吾一日三省吾身。
首先,记住一句话——“施害者设想自己假如是一个受欺凌的人,会怎么样,以此减少他作为施害者的快感。”
任何害处,都是两方面的。我们要从两方面看。把自己当成对方,事情就想明白了。
比方说,一大早就挤占公交车,想一想孩子们背着书包,担心迟到,是多难受的。万一迟到了,被批评,就更难受了。
想到孩子读书的苦,也看看孙子读书的累,老人就不会挤公交了。而是错峰出行。
比方说,在小区跳舞,想一想对面的邻居家,有人才刚刚下班,累得趴下了。
也看某个亲戚,就是上夜班的人,就是倒班的人。这赚钱的苦,还需要家里都理解支持。
然后,接受社会的负面评价。
当某一个人说你不对,可能是偏见。如果很多人说你不对,就是子女都埋怨你的时候,就真的不对了。
不要因为自己曾经在单位贡献很大,也退休金很高,就听不得负面的评价。
人无完人。人老了,不等于完美了,而还是在变完美的过程中。
从负面的评价看自己,会发现缺点,也找到可以改变的地方。老人慢慢就变成“虚心”的人,更受欢迎。
老人,如果是“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就会常常暴躁,持续和人对抗。这就是倚老卖老了,不可取。
社会有自己的运行规则,并且规则在改变。老人也要学习,实践,才能够跟上趋势。
03
老年人受尊重,是社会的美德,前提是——老人值得尊重。
退休了,不等于人生结束了,也不等于再也不会受约束了。
退休,是从职场,退回到生活场,到社会上。成为社会的一份子,就要守护社会的规矩。
聪明的老人,都在努力让社会受益。比方说,捡起垃圾,帮助孩子过马路,去帮助更老的人,去参加地方的听证会等。
持续给社会好处的老人,也会得到社会的关爱,晚年更加幸福美满。
社会允许老人跳舞、打牌、暴走,只是不允许老人因此害人,还沾沾自喜。
也建议子女们,帮助老人辨别是非,管老人,就像老父母当年管你一样。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