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乡村“变形”记丨“菇”舞人心!道真食用菌产业火力全开

发布时间:2025-09-17 15:15:21  浏览量:1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道真自治县攥紧生态优势“金钥匙”,精准锚定食用菌为主导产业,在“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上持续发力,全力打响“西南菌都·道真菌菇”金字招牌,让小菌菇成为群众增收的“致富伞”,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秋日的道真,田间地头、厂房车间皆是收种两忙的热闹景象。在该县旧城镇旧城社区食用菌产业园,运输车接连穿梭,把一架架菌棒运至香菇大棚门口,三十多名菇农分工协作,卸车、分拣、上架,动作娴熟、忙而不乱。园区管理人员陈昌海介绍,园区共有标准大棚152个,本季订单种植香菇136万棒、木耳20万棒,涉及菇农47户,目前已完成上棒近80万棒。“这段时间是本季香菇种植最忙的时候,菇农们不分晴雨,互帮互助,抓紧进行上棒工作,预计10月份全部上棒结束。”

而在位于道真自治县上玉工业园区的贵州同辉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现代化生产的热潮同样涌动。菌棒生产车间,菌棒生产车间里,全自动装袋机、灭菌柜组成的标准化生产线高速运转,木屑、麦麸等原料经数字化控温隧道处理后,通过全自动接种机精准植入菌种。培养室内,菌棒堆如小山,叉车往来穿梭,把培育成熟的菌棒装车,送往各乡镇的产业园与蘑菇农庄。

“现在每天发放的菌棒都在12万棒以上。”贵州同辉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出库车间负责人罗玉霞说,自8月份以来,该公司就加紧生产、培养菌棒,按照当前订单量算,预计12月底可以完成全部上棒工作。

近年来,道真自治县以“西南第一、全国前列”为目标,通过引育贵州贵旺、贵州同辉等龙头企业,强化创新驱动,深耕产品研发与成果转化,探索出“县域工厂化”和“抓两头带中间”发展模式,形成“多菌并举、主品规模化”的产业格局。其中,杏鲍菇、鹿茸菇、虫草菇单厂单产稳居全国前列,道真菌菇更是远销海内外。

截至目前,道真自治县已建成食用菌科创中心、集中制棒中心、工厂化生产集聚中心各1个,培育产业示范园10个、蘑菇农庄27个,搭建标准大棚2200余个;组建专业合作社35家,常年投放菌棒近2亿棒,年产值近8亿元,带动1.5万余人就近就业或投身菌菇产业。

“道真食用菌是脱贫攻坚时期‘无中生有’培育的产业,如今已跻身全省30个食用菌产业重点县、规模前十行列,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道真自治县农业农村局食用菌产业服务站站长、高级农艺师黄体祥表示,下一步将通过政策引导、科技赋能、主体培育、链条延伸等举措,推动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