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为95花作配,国民女星的资源降级还是新机遇?
发布时间:2025-09-19 11:06:30 浏览量:1
从男主选角变动吵到王子奇的加盟形式,又从粉丝battle实绩吵到路人辣评两人咖位。
一路坎坎坷坷走过,《红舞鞋》这场持续数月的拉锯战,总算解锁到了“开机”这一副本。
除了早已公布的男女主毫无悬念地在名单两边充当门神,中间那一长串令人眼花缭乱的配角班底也终于揭晓。
该说不说,郑晓龙码到的阵容是有点东西哈。
不仅专业对口的演员来了好几个,一个北舞附中出身的李浩菲,一个以中国舞专业第一考进上戏的朱正廷,一个自11岁开始学习舞蹈的徐梵溪,一个曾获得过青海dancing by you街舞大赛第四名的金瀚...
各大热播剧集里的熟人脸也来了好几个,什么黄觉(出演过《藏海传》《新生》《开端》等)啊,张铎(出演过《利剑玫瑰》《大河之水》《无所畏惧》等)啊,胡可(出演过《赴山海》《南来北往》《长风渡》等)啊...
连刘涛这种家喻户晓的女星都赫然在列。
据了解,姐在《红舞鞋》中扮演的角色是芭蕾舞团著名舞蹈家方逸菲,也就是女主林雪帆的母亲。
不少网友看到消息直接炸锅,倒不是质疑刘涛和方逸菲的适配度,毕竟她15岁就通过特招成了部队文艺兵,演这个角色显然还是手拿把掐的。
令大家感到震惊的是:“刘涛都开始给95花做配了?”
这可是手握《欢乐颂》里干练优雅的安迪、《琅琊榜》中英气飒爽的霓凰郡主、《天龙八部》里温婉动人的阿朱等多个经典角色的国民级演员诶。
随便拎出一个代表作都是能引发集体回忆杀的程度。
不仅剧爆,奖项也没落下,金熊猫视后、白玉兰女配加身,按理说,有这样的履历,应该是剧本任她挑才对。
可现实是,1978年出生的刘涛今年47岁,明明正值演技成熟、阅历丰富的黄金时期,却总被限定在“服务年轻主角的配角人设”里。
说起来,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传出“资源降级”的消息了,之前说她要演柠萌新项目《一念江南》的时候,类似讨论就没停过。
有人替她唏嘘“以前可是中花顶流,和孙俪差点分庭抗礼的,现在怎么这么虐”;也有人务实点评“刘涛上一个出圈角色都过去好几年了,能有项目接就先演着吧”;还有人冷眼看热闹“娱乐圈的咖位还真是一直在流动,谁还能稳定活跃在屏幕前,谁才算真正站稳了脚”...
没想到啊没想到,最后《一念江南》连开机都没开成。
面对这种情况,姐自己也曾在直播中无奈坦言:“不是自己不拍戏,而是很多戏都开不了机。”
影视寒冬下,开机难、拍摄难、杀青更难,早就成了行业常态。
看看隔壁《风月不相关》吧,当初官宣邓为、李宛妲主演时,还是有不少人期待这对高颜值cp的,结果开机快半年,拍摄进度跟挤牙膏似的。
先是因为横店梅雨季暴雨停拍,好不容易复工又赶上高温,演员穿着厚重戏服拍外景,频频有人中暑,导致拍摄断断续续成了日常。
眼瞅着离原定杀青日不剩多久了,剧组又突然传出“停摆”的消息,有工作人员私下透露是“资金出了问题”,也不知道到底还有没有下一次复工。
资本都在避险,没人敢轻易投大制作、冒风险,尤其是中年女演员为主的剧,更是成了冷门选项。
投资方更愿意押流量小花的甜宠剧、古偶剧,哪怕剧情套路化,至少有粉丝基础,播扑的风险小;而适合40+演员的现实题材、女性群像剧,要么卡在剧本打磨阶段,要么卡在资金环节,能真正开机的少之又少。
你想啊,就那么几部能开机的中年女性题材剧,闫妮、马伊琍、宋佳、秦海璐这些青衣还都盯着呢,大家履历、国民度差不太多,拼的就是角色适配度、团队资源,甚至是过往作品的口碑沉淀。
刘涛早年为了替夫还债广接戏,难免有几部口碑扑街的作品拉低了项目信任度,在这种僧多粥少的竞争里,也不占什么绝对优势。
更不用说她还曾抽身投入直播带货领域,化身“刘一刀”在另一个赛道风生水起。
凡事都有两面,主播身份为她带来了极为可观的收入和超高的商业变现能力,但频繁亮相直播间某种程度上也消耗了她作为演员的神秘感和距离感。
刘涛的处境,其实就是无数中年女演员的缩影,行业能给她们的选择太少了,要么争抢稀缺的大女主名额,要么就得接受给小花作配、演妈的角色。
虽然说,换个角度看,她选择接演《红舞鞋》也未必就是资源降级,不管怎么样,这部剧的制作团队都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业内顶尖。
艺术总监郑晓龙就不用多提了,光是《甄嬛传》这部国民级爆款,就足以证明他对故事质感的把控有多精准,早就是行业里公认的标杆人物;
总制片人曹平也不简单,之前参与制作的《芈月传》《幸福到万家》,部部都是口碑与热度双收的作品,在优质剧的筹备、落地全流程里,经验老道得很;
还有导演刘雪松、编剧耿旭红、制片人张本...无一不是有代表作、在各自领域经验扎实的业内熟手。
与其在一些质量一般的剧中担任女主,不如在优质项目中出演配角。
演员的价值,从来不该被主角或配角的标签简单定义。主角有主角的高光,需要撑起故事主线的重量;配角也有配角的精彩,一个鲜活的配角甚至能成为整部作品的记忆点。
对一个真正想打磨演技的演员来说,比起纠结戏份多少,能否遇到贴合自身特质的角色才更重要。哪怕戏份不多,只要角色有层次、有厚度,就能成为展现专业演技的绝佳窗口。
或许刘涛也觉得,比起执着于一番的名头,能跟靠谱的团队合作,深入挖掘一个有年代感、有职业特殊性的角色,在表演中突破自我、碰撞出新的火花,反而更有意义。
毕竟她是表达过“故事不是你一个人的,故事是这个世界的”的人。
可理解这份选择,不代表就要忽视背后的行业困境。
近几年,中女时代这个词越来越火,影视圈也跟着吹起了一阵女性向创作风。
独立女性题材的剧集一部接一部上线,从职场逆袭到自我觉醒,相关话题总能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审美上也不再是白幼瘦的天下,健康的身材、舒展的状态、多元的风格开始被更多人认可;
就连剧情里的女性角色,也慢慢跳出恋爱脑、贤内助的单一设定,开始有了自主选择职业、掌控婚姻的权利,独立的人格成了新的闪光点。
南风曾一度以为,中年女演员的春天要来了,行业对她们的包容度会跟着提高,她们能拿到的角色也会更有深度、更多元。
可现在再看才发现,这些改变大多还停留在表面,舆论场上关于女性议题的讨论确实越来越热烈,热搜话题也刷了一波又一波,但落实到具体的影视创作和演员机会上,真正的突破还远远不够。
市场对流量和短期商业回报的追逐、制作方对中年题材风险的顾虑、甚至部分观众长期形成的年轻主角偏好,都是横在前面的关卡,需要慢慢打破。
所以,当我们看到刘涛这样的一线女演员,也不得不面临角色选择的局限时,就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这场关于中年女演员生存空间的讨论,远没到可以画上句号的时候。
唉,还是希望,市场能多给中年女演员一些机会吧,别总让她们困在妈妈专业户的固化印象里,或是在镶边配角的位置上打转。
看久了千篇一律的少女叙事,观众也想换点儿不一样的口味,职场上的明争暗斗啦,家庭中的酸甜苦辣呀,岁月带来的智慧与从容,这些专属于中女的情节要是好好拍,不知道能引起多少人的共鸣。
以刘涛为代表的中生代青衣们,要演技有演技,要阅历有阅历,让她们只能在边缘角色里打转,这不是大材小用是什么?
拜托,好演员不该被年龄限制、不该被标签定义、更不该被框架困住。
她们值得更好的剧本,我们也愿意看到更丰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