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不是你以为的跑步、撸铁,这种“动作”,每周1次效果远超想象!

发布时间:2025-09-20 12:01:00  浏览量:2

“张阿姨,你又去参加广场舞啦?”傍晚六点,社区舞池里灯光初上的时刻,60岁的张阿姨正跟一群邻居有说有笑地扭着身子。谁能想到,三个月前的她,曾因高血压犯愁,满脸疲态,还常常感叹“有时间锻炼多好啊”。可自打女儿给她介绍了一项“只要一周做一次”的运动后,她变了:血压变稳了,晚上好入睡了,就连朋友都说她气色越来越好。

很多人觉得,只有“每天坚持苦练,心脏才健康”,其实,这个观念并不完全对。有没有一种运动对时间要求不那么高,即使“偷懒”,身体照样获益?答案可能会超出你的想象——每周只需一次集中运动,其健康收益已远超大多数人的预期。不信?今天就带你揭开这个“低估运动方式”的科学真相!

“每周只做一次运动”到底对身体有没有意义?会不会风险更高?为什么权威医学期刊和医生都开始为它背书?尤其是第三点,很多人误会了一辈子,却正是健康改善的关键,下文就为你详细揭秘。

你听说过“周末战士”吗?这类人一周之中只在1—2天做中高强度运动,每次“补齐”一整周的运动量。可别小看这个模式,哈佛医学专家在发表于《循环》(Circulation)期刊的最新研究中,分析了89,573名成年人将近6年的健康数据,对“周末集中型”与“日常规律型”锻炼进行了深入对比。

研究采用的是英国生物样本库数据,将受试者粗略分为三组——

1、不活跃组:每周运动时长不到150分钟

2、规律运动组:每周150分钟以上,平均分布在不同天完成

3、周末运动组:每周150分钟以上,集中1—2天内完成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成年人健康运动的底线正是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锻炼。那么,运动“集中完成”和“日均分布”,身体效果有什么区别?

答案让很多人意外:

1、不管选择“周末集中”还是“均匀锻炼”,只要一周运动量达标——和不运动相比,他们200多种疾病风险都大幅下降

2、其中,高血压发病风险分别降低了23%和28%糖尿病风险降幅高达43%和45%

3、就连肥胖风险也分别降低45%和56%,“呼吸暂停”风险也下降到43%和51%

最令人惊讶的是——“规律运动组”与“周末运动组”在健康结局上的差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论你是每天分配一些运动,还是只在周末迅猛补足,两种方法都可以极大提升心血管、代谢及全身健康

1、人体运动后分泌的内啡肽、肾上腺素能迅速改善情绪,形成正反馈,不容易产生压力激素负债。

2、中高强度的间断负荷训练,对血管弹性、自主神经系统有独特的激活效果,特别适合平时忙碌无暇的上班族与中老年朋友。

3、对比“每天机械消耗时间”,只要总量达到了,身体的获益几乎一样,而受时间限制的人更容易坚持下去。

其实,运动,并非“枯燥挨累”那么简单。研究强调:徒步、舞蹈、骑行、爬山、球类等方式,趣味性强,又能一次“充电”,让你活动量很快达标。

“工作太忙,真没时间天天锻炼怎么办?” 其实,只要行动起来,“周末战士”模式完全可行。不过提醒大家:初次尝试,强度一定要循序渐进,避免突然高强度对心脏和关节造成负担,建议遵守“慢到能说话但不能唱歌”的运动节奏。

1、周末步行1小时(约快走5-6公里),或慢节奏骑行

2、群体广场舞/健身操;既促进交流又不易枯燥

3、参加球类、简单爬山、游泳等,任选其一

每次活动后注意身体变化,如感到极度疲劳或不适,请及时就医。中老年及慢病患者应先咨询专业医生,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运动方案。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一种远被低估的运动方式,1周哪怕做1次,对身体的好处都远超想象》

3.《一种远被低估的运动方式,1周哪怕做1次,对身体的好处都远超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