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从“邻里”到“舞台主角”!2025塘桥达人秀收官

发布时间:2025-09-21 09:52:35  浏览量:1

9月20日晚7时,2025塘桥社区·器乐达人秀“塘韵乐章桥见知音”总决赛在塘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五楼塘·剧场启幕。

自7月线上海选、预赛,到8月24日复赛,这场跨越两个月的文化活动,最终以“雅集音乐会”形式让10组选手登台,专业评委与选手共同为居民呈现艺术盛宴。

塘桥达人秀是8年持续生长的文化符号,背后是2025年8月18日开放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开馆首月成效显著:推出涵盖七大板块、逾四十场内容的主题文化周,吸引近千名居民参与;开展活动153场,涵盖社区学校课程、展览、演出等多种类型。开馆前一年服务人次30万,开馆首月服务人次提升25%,达约3.125万人次。

两月选拔:参赛选手展现高水平与多元才华

“钢琴的清越、古筝的悠扬、铜管的铿锵,这届达人秀的器乐声里,藏着塘桥最鲜活的生活气息。”本届器乐达人秀自7月启动以来,吸引了近百名居民报名,选手年龄跨度从学龄前儿童到年过花甲的退休人员,演奏乐器涵盖中西门类,早早勾勒出社区文化的包容性。

8月24日复赛采用“专业评委+大众评审”机制。青年指挥家汤哲娅、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王嘉妮组成专业评审团,从五大维度打分;30位居民组成大众评审团投票选“最打动自己的声音”。最终,10组选手成功突围:青少年组以“专业级”水准演绎经典,如黄逸忱(钢琴《Blues Etude》)、杨睿(二胡《壮别》);成人组用岁月沉淀的情感打动全场,李世超的手风琴独奏《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斩获复赛最高分,卫志庚等组成的银发铜管乐队演绎《当兵的人》时,台下观众甚至跟着轻唱,“那不是表演,是共同记忆的共鸣”。

不同于传统赛事的紧张氛围,本届总决赛以“塘韵乐章桥见知音雅集音乐会”为主题,刻意弱化“竞技感”,强化“邻里分享”。决赛创新采用“雅集音乐会”形式,特邀提琴四重奏团队在一楼入口处驻场演奏《卡农》《蓝色多瑙河》等经典曲目,以悠扬弦乐营造高雅艺术氛围。现场还设置了互动区,居民和选手可以用乐器讲述与塘桥的故事,让音乐“接地气”,观众无需门票即可入场。

从节目内容来看,决赛颇具看点:连续三年参赛的“老朋友”黄逸忱,带来了钢琴弹唱《晴天》与《The Tom and Jerry Show》,其娴熟技巧与舞台表现力引发全场掌声,他从歌唱、舞蹈转向钢琴的成长轨迹,正是达人秀“培育人才”的缩影;卫志庚带领的银发乐队,分享了退休后因社区乐器班相识、因达人秀组队的故事,展现出退休居民的艺术活力。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比赛乐器种类涵盖钢琴、古筝、手风琴、管乐、二胡等十余个品种,真正体现了“中西合璧、老少同台”的特色。

评审延续“专业+大众”模式:专业评委吴旭东(二胡演奏家)、石霄鹏(青年指挥家)、龚晓奇(小提琴演奏家)侧重“艺术感染力”打分;观众扫码投票,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网络人气奖,充分展现了参赛选手的高水平与多元才华。

文化沃土:144支文化团队与指导员,托举八年品牌

塘桥达人秀能持续8年,核心在于背后的“文化支撑体系”。目前,塘桥社区拥有144支群众文化团队,涵盖声乐、器乐、舞蹈等领域,本届10组晋级选手中,有6组来自社区器乐团队。其中,塘桥码头号子歌舞团作为“2024-2026年度浦东新区示范级群众文化团队”,常将非遗元素融入表演,让传统与现代碰撞出别样火花。

专业的“社区文化指导员”制度为团队成长“赋能”。街道通过“初级+中级”双轨选拔,组建覆盖12个类别的33人指导员队伍:初级指导员多为有3年以上经验的“老骨干”,如辅导合唱队的高小虹;中级指导员以专业人才为主,如梁斌(码头号子非遗传承)、申宏伟(教授葫芦丝)。“很多学员从‘认不全琴弦’到站上达人秀舞台,这是最有成就感的事。”申宏伟说。

焕新开放的塘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更以强劲的“硬件支撑”为达人秀保驾护航。在4705平方米的空间内,“塘·剧场”可容纳数百人观演,“塘·学院”的音乐教室配备专业设备,且实行“8:30-20:30”延时服务。

评委石霄鹏在点评中表示:“本届选手的专业水准令人惊喜,特别是青少年选手的演奏已接近专业水平。社区能举办如此高规格的音乐会,充分体现了塘桥文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二胡演奏家吴旭东特别称赞了选手杨睿的演奏:“他将传统民乐的精气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汤哲娅作为多届复赛评委,见证了赛事的“年轻化蜕变”:“前几年中老年选手占多数,现在年轻人占比达50%,他们带来的阿卡贝拉、现代器乐改编作品,让社区文化更有活力。”她组建的极光人声乐团,团员多为塘桥白领,“他们通过多次参加塘桥文化活动,在达人秀收获了掌声,找到了‘社区归属感’——这才是赛事的核心:用音乐打破年龄、职业界限。”

居民的感受则更朴素。家住塘桥蓝高小区的王阿姨从海选追到复赛再到决赛:“我不是来看‘比赛’的,是来看‘邻居’的。看到小张(张丝涵)弹钢琴,就想起她小时候在楼下练琴的样子;这些熟悉的面孔,比专业演出更温暖。”

达人秀:社区的“文化心跳”

从2017年“市民百艺秀”到2022年更名“社区文化达人秀”,再到如今的“专场化”探索,塘桥达人秀的8年,是塘桥社区文化建设的“缩影”。

它不仅是赛事,更是“文化为民、文化靠民、文化惠民”的实践——发掘人才、培育团队,让居民找到舞台,让邻里多了联结,让塘桥文化从“点上开花”走向“面上出彩”。作为塘桥社区“一居一品”文化工程的核心项目,本届达人秀首次采用全程音乐会式赛制,既保持了比赛的专业性,又强化了社区文化活动的艺术感染力,不仅为居民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更通过弦乐四重奏、评委开场秀等创新环节,让高雅艺术真正走进社区、贴近百姓。

达人秀是种子,播撒在社区土壤里;是桥梁,连接起不同居民;更是塘桥的“文化心跳”,让社区因热爱而更有温度。这场持续两个多月的音乐盛宴,已成为塘桥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名片。通过音乐打破年龄界限,让不同职业、不同背景的居民在舞台上相遇相知,正是“塘韵乐章桥见知音”最动人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