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模型,“狮”舞全运!十五运会宝安首赛开幕,科技体育闪耀新赛场
发布时间:2025-09-21 16:03:25 浏览量:1
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群众比赛模型(航海、车辆)项目决赛在深圳市宝安区隆重开幕。作为十五运会宝安分赛区的首个正式比赛,本届模型赛事共吸引来自全国18支代表队(含香港代表队)的369名领队、教练及运动员参与,自9月20日起至24日,他们将在六大团体项目中展开激烈角逐,展现科技体育的智慧与风采。
风雨无阻,科技与传统交融的激情开幕
开幕式当天,尽管受到风雨天气的影响,现场气氛依然热烈。18支参赛队伍与裁判员、志愿者代表精神抖擞,屹立雨中,展现出不畏困难的良好精神风貌。开幕式上,国家级非遗项目《松岗七星狮舞》与电子狗舞狮队联袂演出,传统“大狮子”威武雄壮,现代科技“小狮子”灵动可爱,百年狮艺与当代科技完美交融,赢得现场阵阵掌声,也寓意着体育精神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迸发新的活力。
本次模型比赛共设六个团体项目,包括航海模型遥控帆船项目三人团体赛、动力艇项目团体赛、仿真航行项目三人团体赛、耐久项目团体赛、车辆模型团体赛以及海陆模型足球团体赛。竞赛多采用循环赛或多轮对抗形式,依据总成绩排定名次。值得一提的是,车辆模型运动首次成为全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航海模型运动也时隔8年重返全运舞台,不仅为全国模型爱好者提供了高水平的竞技平台,也对推动科技体育发展、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比赛场地分别设在宝安区松岗体育中心和五指耙水库。松岗体育中心作为多次承办各类大型赛事的综合性场馆,设施完善、氛围浓厚;五指耙水库位于风景优美的五指耙公园内,依托天然水域条件,为航海模型比赛提供了极佳环境。总裁判长郭常有对其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希望将该地打造为长期的航海模型训练与竞赛基地。
多项赛事同步展开,科技体育魅力尽显
在开幕当日,航海模型耐久项目团体赛、仿真航行项目三人团体赛及海陆模型足球团体赛三项赛事率先打响。
在航海模型耐久项目团体赛中,各队三名选手分别操纵FSR-V27、FSR-O27和FSR-OE21三类模型艇,以完成圈数和用时综合决定名次。风雨天气为比赛增添了变数,选手们在操控中需应对风浪干扰,充分体现出日常训练中的应变与抗压能力。FSR-OE21项目作为本届赛事亮点,是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进的科技体育项目,注重船体设计、电动与耐久性能,综合考验电机设计、制造及电力系统稳定性,彰显环保、高效、先进的科技体育理念。为保障比赛公正,赛事采用电子计时系统和视频回放技术,裁判团队中国家级裁判占比过半,统一规则与服务流程,确保赛事圆满进行。
仿真航行项目承载历史与科技。各队三名选手协同操作三艘F4-A类别商业模型展开角逐,所用船模原型均来自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海军舰艇、科考船、救援船等,兼具历史厚重感与科技代表性。比赛分为现场制作、调试与正式竞赛三个环节,不仅考验选手的模型组装、电子设备调试、动力配置与遥控编程能力,还允许各队在动力与操控系统中融入“技术秘方”,增强赛事悬念与观赏性。裁判长李毅介绍,该项目已形成“传帮带”的良好生态,越来越多青少年在老运动员带领下加入其中,成为融科技、体育与教育于一体的重要平台。
海陆模型足球团体赛同样吸引大量观众围观。该赛事设航海模型三对三与车辆模型三对三两个小项,每场比赛时长10分钟,选手通过遥控设备操控模型展开激烈对抗,累计积分决定名次。湖南队表现尤为亮眼,其中一对“父子兵”——8岁的戴嘉润与其父亲、国家级运动健将戴彬同场协作,展现出项目在促进亲子互动与培养团队默契方面的独特魅力。
全运会新姿背后是强国战略响应
中国航海模型运动协会副秘书长、竞赛委员会综合协调处副处长涂永民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航海模型运动在我国历史悠久,自1958年举办首届全国比赛以来,我国选手已累计获得200多项世界冠军。车辆模型运动则于20世纪70年代传入中国,全部采用电力驱动,项目水平随着国家科技水平提升而不断进步。本届全运会重新纳入模型项目,是对体育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战略的具体响应。模型运动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心理与身体素质,还需掌握扎实的技战术能力,是科技、体育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典范。
模型运动作为科技体育的代表,既拓宽了全民参与的体育边界,也为青少年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创新与实践热情提供了广阔平台。十五运会模型项目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现了中国在模型制造与竞技水平上的世界领先地位,更体现出体育与文化、科技与教育相互赋能、共同发展的新时代内涵。
晶报记者 柯季 陈馥玉 图片由宝安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