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当百年麒麟,舞进深圳社区“朋友圈”

发布时间:2025-09-22 15:55:09  浏览量:1

鼓点铿锵,唤醒社区午后;麒麟腾跃,划出现代与传统交融的弧线。当一项拥有百年历史的非遗技艺,不再是博物馆橱窗里的静默展品,而是欢腾地舞进社区的“朋友圈”,它诉说的不再只是关于过去的记忆,更是一场关于未来的生动叙事。

这场生动的叙事,在9月21日下午的龙华区观湖街道樟坑径社区文化广场,迎来了一个高光时刻。 骤雨初歇,鼓声震天。广场上,八支麒麟队整齐列阵,第五届“樟坑径杯”麒麟舞邀请赛正式拉开序幕。来自香港、惠州、东莞、龙岗、龙华等地的麒麟舞者们以舞会友,以艺传情,在铿锵锣鼓声中展现非遗文化跨越时代的传承魅力。五百余名观众现场观赛,翘首见证这场传统与创新交融的文化盛宴。

赛事引领:以交流促传承的初心与实践

作为观湖街道年度文化品牌活动,第五届“樟坑径杯”麒麟舞邀请赛自筹备起便明确以推动非遗传承为宗旨。

“麒麟狂舞惊天地,浩气长抒镇宇寰”的横幅迎风舒展,伴随激昂鼓点,各支队伍轮番登场。他们的动作套路流畅自如,将麒麟舞的刚柔并济、意象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动作都凝聚着传承的智慧与汗水。

“社区搭台,才让这么多麒麟爱好者齐聚一堂!”东道主樟坑径麒麟队第五代传承人、57岁的吴程谱感慨道,他的话语中透着欣慰与自豪。据了解,观湖街道樟坑径麒麟舞是深圳市龙华区一项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客家传统民俗活动,它融合了武术、舞蹈、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被誉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经过180多年的发展,在历代传承人的不懈努力下不断发扬光大。作为本土队伍,樟坑径麒麟队在比赛中呈现了麒麟连贯展演,精彩的表现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赢得阵阵喝彩。

“我们希望通过此类平台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麒麟文化。未来还将持续推进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让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樟坑径社区书记陈玉虎在致辞中进一步阐释了活动意义,他的话语坚定有力,表达了社区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与决心。

在众多表演队伍中,国家级非遗传承单位坂田永胜堂麒麟队的亮相格外引人注目。表演结束后,坂田永胜堂麒麟舞第十二代传承人张敏雄分享了他们的传承故事:“我们现有36名队员,今天到场33人,形成了老中青三代同堂的可喜局面。自创立以来,我们始终坚守传承使命,将这门技艺代代相传。”比赛现场,这支队伍以精湛的技艺和饱满的热情,进一步诠释了麒麟舞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我们十分珍惜这样的交流机会,只有通过不断切磋,才能让麒麟舞这门古老艺术焕发新的生机。”张敏雄的话语中透着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深切情怀。

得知社区要举办麒麟舞邀请赛,李阿姨特意带着6岁的小孙子前来观看。“我们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是看着这个长大的。你看那只麒麟跳得多威风,它是在给我们送祝福呢!”小孙子看得入迷时,李阿姨边指着腾跃的麒麟讲解,孩子睁大眼睛,身体不自觉地模仿着麒麟的动作。

日常坚守:樟坑径麒麟队的传承之路

赛场上的精彩表现,源自日常持之以恒的打磨与坚守。已有百年历史的樟坑径麒麟队现有队员27人,坚持每周六开展集训。为了兼顾学生队员,训练时间灵活调整,有重要活动时还会增加训练强度。尽管训练艰苦,但队员们热情不减,每一个动作都反复练习,力求完美。

15岁的房骏燊是队伍中的新生代代表,从3岁起接触麒麟舞的他,如今经常参与到麒麟舞的表演中来。“每次完成一套动作,都更深地感受到文化传承的成就感。”房骏燊表示,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像房骏燊这样的年轻力量,正通过“麒麟进校园”活动不断加入传承行列。

目前,樟坑径麒麟舞已走入龙华区广培小学、龙华大浪实验学校、观澜实验学校等多所学校。学生们可以学习麒麟舞基础动作和锣鼓镲演奏,虽然器械教学因复杂度高尚未普及,但文化兴趣的种子已悄然播下,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传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年轻人选择多元、训练艰苦、团队协作要求高等现实挑战依然存在。但吴程谱始终信念坚定:从2008年初识麒麟,2011年正式加入,十七年来他从学习麒麟基础舞步、乐器演奏到器械套路,一步步成长为队伍的核心人物,始终以守护这门非遗技艺为己任,对他而言,传承舞麒麟已从兴趣升华为使命。“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就一定会教下去。”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所有传承人的心声。

社区联动:麒麟舞“圈”起社区活力

樟坑径麒麟舞邀请赛的热闹景象同样也出现在前不久在大浪街道举行的大浪社区第三届客家麒麟舞文化节上。那天的活动自巡游起步便气氛热烈。活动现场,30余名小传承人率先登场——他们都是暑期社区培训班的学员,经过30个学时的认真学习,已经能够熟练舞动麒麟。孩子们手持麒麟头跳跃转腾,稚嫩的面容上洋溢着自信与喜悦。这场表演不仅是学习成果的展示,更建立起他们与麒麟文化的情感纽带,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了新鲜血液。

从樟坑径的完整技艺传承到大浪的萌娃传承,深圳客家麒麟文化正通过多社区、多形式的联动焕发出多元活力。无论是训练场上刻苦排练的身影,还是文化节中洋溢的笑脸,都印证着这项非遗强大的生命力与持续的感染力。

当我们追问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的生命力何在时,老传承人额间闪烁的汗水、少年队员脸上纯真的笑容、社区群众席间回荡的掌声,已经诉说着一切。在社区支持、传承人坚守与年轻一代参与的共同助力下,深圳客家麒麟文化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桥梁,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

晶报记者 武莹/文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