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以舞为媒,点亮文山!“七花杯”群众文艺汇演舞出文旅新风采

发布时间:2025-09-23 20:47:26  浏览量:1

9月21日,文山州第五届“七花杯”群众文艺汇演舞蹈类展演精彩落幕,本次展演作品深耕本土文化,以非遗为魂、以文化为骨,将文山州的民族风情与山水底蕴融入舞台艺术,为文旅融合写下生动注脚。这场演出不仅是群众文艺的盛宴,更让隐藏在文山山水间的非遗技艺、民俗文化“活”起来,成为吸引游客探寻当地魅力的新名片。

每支舞蹈都是一扇窗,透过它能看见文山非遗背后的生活图景,更能连接起线下的文旅体验。苗族舞蹈《猎》以省级非遗“吹枪”为核心,再现了苗族先民春耕时用吹枪驱赶啄食作物的鸟群、守护庄稼的场景。舞者精准有力的动作,让这项承载数百年智慧的古老技艺重焕生机。如今,在文山的苗族村寨,游客可近距离观摩吹枪技艺,听传承人讲述农耕时代的生存智慧,让舞台故事变成可感知的文化体验。

西畴瑶族的《彩线瑶姿》,将瑶族妇女田间劳作、夜晚刺绣的日常搬上舞台,展现瑶绣由奶奶、妈妈、孩子代代相传的传承脉络。舞台上精美的绣品,正是西畴村寨里游客喜爱的伴手礼。看过舞蹈,再到云雾缭绕的瑶寨,跟着绣娘学做瑶绣,已成为文山文旅的特色体验,让非遗技艺从舞台走向生活。

广南县壮族的《铜鼓声声沐心田》,取材于当地非遗《铜鼓舞》,从古老祭祀场景延伸至栽秧、收割等农耕劳作画面,铜鼓声里藏着壮族四季的生活智慧。在文山广南县那洒镇贵马村等村寨,祭铜鼓的传统至今延续,游客若恰逢其时,能亲身参与这场充满民族特色的盛会,感受铜鼓文化的鲜活魅力。

富宁县民族文化工作队原创的《扫寨·纳福》,以壮族传统“扫寨”仪式为蓝本,还原了年关时村民用竹制“响把”驱邪、舂石僬、推石磨、互讨“粽粑”的热闹场景。舞台上的竹笋壳面具、传统器乐与民歌韵律,勾勒出边境壮族的生活图景。

舞蹈中的创新巧思,为文山文旅注入了年轻活力。《苗岭飞花》将民族舞与魔术手法结合,苗家阿妹手提花篮在花海中漫步,鲜花“藏进时光褶皱”的奇幻场景,让苗岭风光更具吸引力。目前,文山苗岭景区正结合舞蹈元素打造“花海魔术秀”,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时,感受传统与现代艺术的碰撞。

《金线银袍阿妈心》以彝族“三重宫装”为线索,通过母亲与儿女的情感联结,展现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舞蹈中的“黄云天路”,呼应着文山打造的“民族文化旅游走廊”。沿着这条走廊,游客可走进彝族村寨,看绣娘制作“金线银袍”,听“阿妈们”讲述服饰里的家国情怀,让文旅体验充满温度。

文旅兴业谱新篇,国门艺彩耀边城。当吹枪、瑶绣、铜鼓、扫寨仪式成为可体验的文旅项目,当苗岭花海、边境村寨化作可抵达的风景,文山正以舞蹈为桥,奏响文旅融合的新乐章。

来源 文山州文化和旅游局

责编 童文文

校对 张楠

审核 华芳

终审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