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悦:从沪剧小生到上海阿婆,舞台内外的笑泪人生
发布时间:2025-09-24 08:15:54 浏览量:2
在上海的街头巷尾,只要提起"舒悦"这个名字,老观众会立刻想起《嘎讪胡》里用沪语侃侃而谈的主持人,戏迷会念及《陆雅臣卖娘子》中韵味十足的唱腔,年轻人则对他反串的"上海阿婆"印象深刻。这位横跨沪剧、滑稽戏、主持界的艺术家,用四十余年的坚守与蜕变,书写了舞台上下的多彩人生。
舞台上:在角色里重生的"多面手"
舒悦的艺术基因早在6岁便已觉醒,登台表演的经历让他从小笃定了戏曲之路。13岁考入上海戏校沪剧班后,他一头扎进传统戏曲的世界,1992年毕业后顺利进入上海沪剧院青年团,在《杨乃武和小白菜》《我心握你手》等经典剧目中担纲主角,一唱就是14年[__LINK_ICON]。
然而,165厘米的身高让他在沪剧传统戏的主角竞争中屡屡受限。28岁那年,舒悦毅然转型进入上海滑稽剧团,这个决定成为他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点。2010年,喜剧综艺栏目《欢乐星期二》里的"上海阿婆"形象让他一夜成名——穿蓝布衫、戴老花镜,一口地道的上海闲话将市井百态演绎得入木三分,连冯小刚都感叹《笑傲江湖》不再是"东北江湖"[__LINK_ICON]。
这份成功绝非偶然。他既能在沪剧《常德盛》中身兼编剧、导演、作曲三职,拿下优秀原创剧目奖;也能在滑稽戏《囧人黄小毛》中与前辈同台,分饰不同时代的主角;更能在舞台上用八种戏曲形式演唱《为你打开一扇窗》,模仿沪剧《雷雨》五个人物时神韵兼备[__LINK_ICON]。从沪剧小生到滑稽笑星,从演员到导演,舒悦在舞台上不断突破边界。
荧屏前:沪语文化的"传声筒"
2011年,舒悦成为沪语栏目《嘎讪胡》的主持人,这档融合脱口秀、情景剧与访谈的节目,迅速成为上海市民的"每日必修课"。他用家长里短的叙事、辛辣直白的点评,将民生热点化作暖心闲聊,让沪语这一地方语言在荧屏上焕发活力,更成为反映上海市民生活的文化符号。
此后推出的《悦悦一口舒》等脱口秀节目,延续了他接地气的风格,从时政话题到生活琐事,都能用幽默化解沉重。但这份受欢迎也伴随着争议:年轻观众觉得内容偏于传统,外地观众因语言壁垒难以共鸣,频繁出现的老人鞋广告更引发视觉疲劳。面对质疑,舒悦始终保持着对本土文化的坚守,依旧在节目中融入沪剧唱段,让传统艺术走进大众视野。
生活中:有担当的艺术家与丈夫
舞台之外的舒悦,有着不为人知的温情与担当。他师承王汝刚、严顺开等名家,却始终保持谦逊,不仅担任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客席教授,还亲自执导《抢亲奇缘》等剧目,致力于沪剧新生代的培养,直言"这是我的责任"[__LINK_ICON]。
他的婚姻生活也曾引发热议。与越剧演员张宇峰因艺术合作结缘后,两人于2013年登记结婚,这段起初被质疑"美女与野兽"的婚姻,在相互扶持中走过十余年。当张宇峰因流派争议离开越剧团时,舒悦始终坚定支持,而张宇峰也甘愿减少演出重心回归家庭,这份默契成为他生活的坚实后盾。
当然,生活并非一帆风顺。曾因代言理财产品出现问题,看着相信自己的老年人维权,舒悦陷入深深的自责,也让他更深刻理解公众人物的责任。但他从未停下脚步,2024年仍领衔沪剧十大流派联唱亮相"东方名家名剧月",用实力回应期待。
从戏校少年到沪上名家,舒悦的人生如他演绎的角色般丰富立体。舞台上,他是传承文化的表演者;荧屏前,他是连接大众的传播者;生活中,他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正如他常说的,艺术源于生活,这位在笑泪中前行的艺术家,仍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多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