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河区滨河街道多福社区开展“舞邻福汇”百家舞活动
发布时间:2025-09-24 19:53:01 浏览量:1
9月24日下午,沈河区滨河街道多福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却热情洋溢。二十余名社区居民正随着音乐节奏翩翩起舞,从生疏笨拙到熟练优美,这群平均年龄超过六十岁的舞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全民运动”不再是口号,而是社区日常的生动实践。
这场名为“百家舞”的领舞培训,是多福社区“舞邻聚汇”全龄运动健康促进项目的常态化活动之一。而这一项目刚刚入选中央社会工作部在辽宁省正式设立的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省级首批首家社区入驻孵化项目,标志着这一社区自发活动已升级为具有推广价值的省级标杆。
专家把脉,从“聚汇”到“福汇”的嬗变
9月19日,多福社区迎来了一位特殊客人——全国志愿服务知名专家谭建光教授。在实地调研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试点工作时,谭教授听取了社区书记对“百家舞”项目的详细汇报。
“‘舞邻聚汇’这个名字很好,但如果能结合多福社区的‘福’文化,改为‘舞邻福汇’,是否更能体现社区特色?”谭建光的建议让项目有了新的发展方向。他指出,社区治理项目不仅要聚人气,更要聚福气,将健康、和谐、幸福等元素融入其中。
这一建议让多福社区工作者豁然开朗。项目名称的一字之变,背后是理念的升华。从简单的邻里聚集跳舞,到通过舞蹈汇聚健康、汇聚幸福、汇聚社区福祉,“舞邻福汇”更贴合多福社区的文化底蕴,也更能体现项目的深层价值。
需求导向,精准回应的社区治理智慧
“百家舞”项目的生根发芽,绝非偶然。在多福社区党委书记看来,这是社区对居民需求精准回应的必然结果。
“之前我们发现,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社区很多中老年人有健康管理需求,同时也有社交需求。‘百家舞’恰好能同时满足这两方面需求。”社区书记介绍。
在沈河区区委社会工作部与滨河街道的指导下,多福社区以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模式,联谊中国白求恩式好医生、辽宁省最美退役军人韩宏光教授,以及资深编导楚巍巍开展领舞培训,将国家卫健委“健康减重”号召与“两邻”理念深度融合。
项目设计科学严谨,不仅考虑运动强度适合中老年人群,还融入了健康管理知识。韩宏光教授团队定期为参与者提供健康咨询,确保舞蹈活动在促进健康的同时不会造成运动损伤。
党建引领,党员中心户的示范效应
多福社区“百家舞”项目的成功,离不开党建的引领作用。项目启动初期,社区充分发挥党员中心户的示范效应,由党员家庭带头参与,逐步带动周围邻居加入。
有一对党员夫妇,最初只有妻子参加舞蹈培训,丈夫觉得“大男人跳舞不好意思”。在社区工作人员的鼓励下,他尝试参加了一次活动,发现不仅锻炼了身体,还结识了不少朋友。如今,这对夫妻成为项目最积极的倡导者之一,经常搭档参加表演。
小切口大民生,舞蹈背后的治理创新
在多福社区,“百家舞”已超越简单的文体活动,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抓手。
通过舞蹈活动,原本陌生的邻居变得熟悉,原本疏远的邻里关系变得密切。社区工作人员发现,参与“百家舞”的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明显提高。一些社区治理的难题,如邻里纠纷、矛盾调解、垃圾分类、楼道堆放物等,通过“百家舞”健康运动,让邻里之间心连心,汇聚更多居民加入志愿者,成为平安守望员,大家一起共建社区平安和谐的幸福家园。
展望:从“百家舞”到“百家福”
随着项目从“舞邻聚汇”升级为“舞邻福汇”,多福社区对“百家舞”有了更广阔的规划。
社区计划将舞蹈活动与节日庆典、社区文化相结合,开发系列化、主题化的舞蹈课程和活动。同时,扩大参与人群覆盖面,从以中老年为主向全龄化拓展,让更多年龄段居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形式。
“我们希望‘百家舞’真正成为汇聚健康、汇聚快乐、汇聚幸福的平台,让多福社区名副其实。”社区书记樊月展望道。
秋日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地板上,居民们的笑脸在音乐中绽放。从“舞邻聚汇”到“舞邻福汇”,多福社区用舞蹈这一寻常载体,演绎了基层治理的不寻常智慧,为新时代社区建设提供了生动样本。(记者:初勇)